教育

看透应试教育本质依然还是热爱分数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18-11-06 05:36 我要评论( )

最近,电视剧《小别离》特别火,这部戏题材聚焦教育,很写实,也很有温度,给人感觉就是一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百科全书。我注意到,许多孩子都在羡慕地说想要一个黄磊这样的爸爸

  最近,电视剧《小别离》特别火,这部戏题材聚焦教育,很写实,也很有温度,给人感觉就是一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百科全书。我注意到,许多孩子都在羡慕地说“想要一个黄磊这样的爸爸”,还有很多学生感叹称“海清简直就是我亲妈上线”。黄磊和海清,是剧中的“猫爸”和“虎妈”,这对夫妻在孩子面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带着孩子在教育道路上跌跌撞撞前行。

  说到教育道路,现在中国家长和孩子能够面对的,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尽管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还算先进,教育模式也有创新,整天也喜欢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但面对中考高考指挥棒,最后往往也还是在扛着素质大旗,实际奉行应试教育那一套,也还是要把孩子变成分数的囚徒。

  《小别离》主要讲三个家庭,分别是富人阶层、中产阶级与平民身份。这三种家庭大抵可以囊括现在城市大部分家庭。这三个家庭成员,也都是过着被分数捆绑的人生。尽管其中有些家长也推崇素质教育,也欣赏国外的教育方式,也愿意孩子走上低龄留学之路,但他们仍然都还是希望自己孩子首先是学霸,先做分数的大赢家,然而再去接受国外所谓素质教育的洗礼。至于说纯粹主动是因为追求素质教育才选择低龄留学,算不上主流。

  应试教育的弊病可以随手罗列一大堆,比如什么不尊重人格独立、破坏身心健康、目的太过功利性、手段太过僵化、容易让学生高分低能,缺少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等等。这些道理大家都能说得很透彻,也很喜欢搬出来对准教育部门和老师们进行一阵炮轰,但回到现实中,绝大多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还是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来追求人生高度与厚度。于是,就算是看清应试教育的本质,最后大家依然还是热爱分数。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事实上,在教育问题上,任何只谈理想主义不顾现实土壤的行为都是误人子弟。十五年前,我在一所重点高中做班主任老师。当年,我内心非常认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但又生怕误了学生命运前程,班会上也会痛骂考低分学生的是“垮掉的一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种理念,折磨得我简直要精神分裂,这也是我离开教师岗位的重要原因。正是还有那么一点人文精神,我算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了。前几天,我回苏北老家,我当年的学生盛情宴请我,大家都夸我当年有文人风格,讲人文精神。但面对一些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未能像一些学霸那样成为人生赢家,那一刻,我内心是充满忏悔,我甚至后悔当年对某个学生的作业量没有加得更大些,对某个早恋的女生没有骂得更狠些。还有,我现在觉得,那时我与他们谈人文和诗意,真是罪孽深重。

  作为个体,我现在并不认为,我就有权利把学生当成素质教育的试验品,我甚至也没有勇气把自己孩子置于一种远离主流思维与集体选择的处境。年纪越大,看待应试教育,我也越来越失去年轻时的锐气与任性。人生其实就是各种“小别离”,和青春别离,和父母别离,和感情别离,和观念别离,也永远在和自己过去别离。每一段别离,也都是成长,都是成熟。现在,我很清楚,我的孩子也在面对一场场小别离,也将经受应试教育带来的各种折磨。我承认,内心尽管越来越看透应试教育,但依然也热爱分数。我甚至认为,对于应试教育,我们可能还缺乏一些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可能还不明白妥协本身也包含一定的人文精神。我这样想,也算是一种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关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爱的本质是专业

    关爱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爱的本质是专业

    2018-11-06 05:36

  •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2018-11-06 05:35

  • 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2018-11-06 05:35

  • 回归教育本质用善与爱做教育(图)

    回归教育本质用善与爱做教育(图)

    2018-11-06 05:35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