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家住河北石家庄的高菲在某App上给儿子报了一个英语辅导课程,是由外教以在线的方式给儿子上课,但高菲在试用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外教水平也不像自己想得那样高。“家里的教育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想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多找一些教育资源。然而,一个好的线上辅导班并不好找,因为不像实体店那样可以去考察,只能通过网上搜索资料、朋友之间的交流获取信息,感觉质量参差不齐。” (法制日报1月21日)
当下,在线教育有着庞大的用户规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72亿,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42亿。同时,在线教育还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元大关。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预测,2020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
1月17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央视曝光的问题App及运营者已经开展核查。当前,学习类App专项整治行动正在进行,将会同网信、公安、教育、文化执法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坚决遏制教育类App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行为,坚决净化中小学生网络文化环境。
在线教育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弥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差距,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师资质量不过关,隐藏网络游戏,暗含色情低俗信息等乱象的存在,使得原本被寄予消除教育鸿沟期望的在线教育乱象丛生。有专家分析,在线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原因有诸多方面。主要有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规范较少、利润空间较大,等等。尽管多部门相继出台整治意见并实施处罚,一大批教育类App被下架,但是,教育类问题App依旧不绝于市,且大行其道。
应当肯定,在线教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知识教育的鸿沟。正因为如此,有人觉得,对于在线教育机构而言,庞大的教育市场是一块“唐僧肉”;对于家长而言,在线教育是一块可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屏幕;而对于学生而言,在线教育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题库等教学资源,弥补教育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劣势,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仍然有师资力量不过关、暗含低俗色情信息、隐藏网络游戏等乱象,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不规范的市场也很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掉入“课财两失”的陷阱。
在线教育的种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必须加强监管,推动在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在技术手段革新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在线教育未来的长远发展,仅靠外部监控,是来不及堵漏的。归根到底,要让在线教育从以逐利为目的的“产业”走向行业、职业、专业。在线教育的未来长远发展,更需要的是行业的自律、职业的伦理、专业的精神。
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但是,专心做内容的机构市场行情并不好,很难维持生计,而一些“短线”的企业经常用一些不高级甚至非法的手段“捞快钱”,长期以往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一个规范的法治环境,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线教育虽好,但亟需装进法律的“笼子”。有媒体报道,去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曾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通知”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平台是否有效运行、更新是否及时、监管是否到位、出现纠纷怎么处理等,这些问题都对监管水平提出考验。基于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完善法治,严管在线教育。在线教育App公司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学习内容和宣传严重不同,涉嫌虚假宣传,家长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如果在线学习App有关内容涉嫌违法,公司将承担行政或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公司单位犯罪,主要责任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只有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了,才能对线上培训作出更好的引导与规范。
现阶段,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对在线教育的监管和行业自律。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必须尽快立法,对相关准入资质、认证标准等予以明确,尽早对这一领域的准入资质、教师资格、教育内容等作出规范,将线上教育纳入法治轨道,让线上教育发展有法可依。
(作者:周志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