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现代化”或“现代化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词汇。一些同志常常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为一对对称的概念,讨论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与“传统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应该是“现代化教育”(Modernized Education or Modenizational Education);而与“现代教育”相对称的概念则是“古代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这是一对在时间维度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而“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则是一对在教育内在特性上对教育特征进行把握的概念。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指向性的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瓦解、扬弃、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为使教育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向未来整合,重建教育的传统的过程。这一具有指向性的过程的结果,便是现代化的教育(因此,也可视为一个实体存在物)。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自身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和作为教育现代化运动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限内,是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现代化教育”作为一个目标其本身也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对传统与现代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尊重传统文化教育在现实文化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传统教育,即指在整个历史中形成的并已定型了的教育。传统教育也曾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也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有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因而农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教育更是“传统的教育”;而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那套教育却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成其为“传统教育”了。
现代化教育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与现代化教育本身所具有特征分不开的。概括起来,现代化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一个社会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①教育向全体劳动者开放,打破小学——中学——大学这种单一纵向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地向企业、向社会招生,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来扩大教育场。②对受教育者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向实践效益开放、向社会经济效益开放。③教育经费来源从国家财政单一渠道向多渠道开放。除义务教育阶段外,国家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将逐步改为有偿的价值补偿。学校是智力资源密集的场所,应该是信息吞吐量最大和流动频率最高的地方。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实行开放办学。开放式办学就是在信息上与外界交流,有吸收也有输出。以高等教育为例,其开放式办学有4层涵义:一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开放,加强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特别是高校校际之间横向联系,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学校各专业之间、学科之间、系与系之间要加强学术交流。资源上要互通有无,科研上要联合攻关。现代化教育强调博才教育,而这种教育需要学校内部各专业、学科、系与系之间的相互协作、成龙配套。三是教育系统对社会的开放。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其它行业之间要加强联系,要了解他们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要帮助他们培训人才,更新知识,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并从他们那里取得必要的支持和有益的实际知识与经验;还可以与企业、科研部门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经常化的固定联系。四是对世界教育界、学术界的开放。
现代化的教育采取立体的教育途径,遵循立体的教育原则,通过立体的教育方法,实现立体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和谐教育”的思想早已有之,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和狭隘性,这一教育思想只能停留在思想家们的理想中,而现代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全体受教育者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广博深邃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现代教育在总体目标上,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人才的培养,以发挥整体功能,形成整体优势。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学生发展的标准对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反馈调节作用。目前,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学生的卷面考试分数,不管考试试题是否科学,是否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学生发展的标准,就要全面地、客观地衡量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同志认为,当今创造型人才奇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长期以来采用了单一的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育过分规范化了,因而导致千万人统一的思想方式,人们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被抑制。我们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过分规范化的思想体系,只能是演绎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上,重视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性的发挥,并以学生身心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又依靠学生的智能提高和个性发展来推动教学。
2.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对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使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大胆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高等教育,其教材的更新周期日趋缩短。课程设置强调文理渗透,避免学科划分过细,要适应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和学科之间横向渗透与综合的大趋势,提高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在课程设置内部结构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受教育者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3.在教学方法上,在提倡对传统教法进行改革的同时,要更加强调对研究法、发现法、暗示法、范例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最优化的组合,注重提倡自学、贯彻启发、重视反馈、讲求效率。
4.在教学组织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以上扼要地概括了现代化教育特征。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随着现代化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它将会显示出更多的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教育本身具有继承性,因而,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必然会有某些共同之处,二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我们既要看到二者本质特征的区别,也应看到其非本质特征的区别及其内部的联系,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传统教育的观念和作法,并加以选择和扬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