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国家形成了相互独立,又各具鲜明特点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现代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又与中西方的教育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若要问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究竟有哪些深层的差异,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
自春秋时期开始,百家齐鸣,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且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深深烙印在中国的生活中,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精神,因此,子女、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融入社会,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中国传统文人的价值取向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中国传统文化大不一样,西方的教育更讲究自我的个性解放,探究真理,追求突破。尤其是经过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洗礼,西方文化更加追求个性张扬的同时,也形成了深入探究宇宙规律的风气。
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剧,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对教育所造成的影响依然十分明显。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并不是表面上授课方式的差别,而是基于不同的“内核”,驱动了教育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具体来说,这种差异在教育本心、价值标准、思维模式方面都有显著体现。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思想在中国人看来,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不管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新时代的思潮,都在告诉我们要为集体利益而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成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本心,是让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以及为了集体而努力成才的价值体系。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不是一种手段,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习者去学习和思考,探索世界的奥秘和真理。近现代科学之所以诞生于欧洲,跟这种教育本心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中国的教育目的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就必然需要进行充分的道德教学,因此,学生也需要去领会各种道德故事所传递的价值标准。到了现在,“通过教育培养美德”上升为国家教育导向,德育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再次显示了中国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精髓。因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我们甘于奉献,我们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变得更具实用性。
而西方的文明始终带着强烈的“探索意识”,他们的教育更强调逻辑、理性,这是他们能够源源不断探询世间万物奥秘的不竭动力。因此,西方教育的精髓在于“辩证式探询”,从而催生了科学和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
出于“教育价值”的考虑,中国的教育中会更重视对学生的“技能教育”。我们会先考虑社会需要什么专业或能力,进而去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在今天的大学中已经成为主流的模式。而在今天充满活力的中国社会中,无数崭新的机遇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每个人都有发挥自主创造力的空间。
而西方的传统教育更偏重于“博雅教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创造等全面发展的能力。今天,中国的有些高校开始开设“博雅教育”,例如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等,但这些教育仍然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中西方教育存在深层差异,然而,却没有谁是谁非之分。中国的教育孕育了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西方教育点燃了现代科技之光。这就像一张白纸有正反两面,用不同的画风,一样能够绘制巧夺天工的大作。了解差异,知己知彼,方能让教育常新。
另一方面,纵使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者在教育方面的诸多差异,但中西方教育也依然有共通性。那就是,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或教育方式,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受学习者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掌握系统基础知识,形成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可迁移性技能,并形成终身学习、追求自身卓越性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