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课件】教育的本质、意义与目的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0-08-27 11:31 我要评论( )

1.韋氏字典:本質(essence)就是構成任一事物的內在本質(inward nature)。 2.教育的本質即指教育的事實或現象之中 最基本、最真切不變的實體、存在或根 教育的本質在藉由教育

  1.韋氏字典:本質(essence)就是構成任一事物的內在本質(inward nature)。 2.教育的本質即指教育的事實或現象之中 最基本、最真切不變的實體、存在或根 教育的本質在藉由教育的歷程幫助個體適應外在環境或行為的改變藉由同化、調適 應生活外,更以教育改變個體積極的創造、改善環境。 個體在自然生活、生長的歷程中藉由「做 之功效。強調神賦予一切生命的本質,唯有尊重個 體生命的價值,使其自然發展其本性使其 循序發展,而教育即在提供一個適當的環 1.教育活動是文化的傳遞與對人格的陶冶,教育的本質乃是對個體施予之愛的活動。 2.從文化教育的觀點來看,教育可視為文 化傳遞,藉由教育得以繁延文化亦可創 文化。 教育是本能的自我,如何達到理想自我的 社會化說主張的教育本質是以外在社會環境中的事物、規範為教材,藉由代間 相傳的方式教授各種知識技能,使個體 (林玉體,1988;孫邦正,1989)1.廣義的教育 種種影響;凡是利用任何塑造個人潛在能力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歷程來改造個體 (林玉體,1988;孫邦正,1989)2.狹義的教育 是指有意設施的正式教育而言,即將前 有計畫的實施教育。(孫邦正,1989) 綜合中國和西洋古代對教育意義為: 1.教育目的皆重在使人為善。 2.教育內容,不侷限於知識並且包含德育 3.教育方法,注重啟發誘導,而非強迫注入;注重人格感化,而非強迫學生服從。 (孫邦正,1989;莊懷義,1994) 1.生物學的教育意義 去改善、創新環境的能力。2.心理學的教育意義 教育是促成個人心能發展、訓練與形成 教育是社會用以不斷的更新其自己的生存情況的方法,使下一代社會化的過程。 教育目標是教育預期的理想或標的,一切教育活動需依循此教育的理想,規劃教育 的發展方向,以逐一進行或實踐以達成教 育之成效。 2.西洋教育目的的演進(參見表二)今日『國際觀』的教育目的,藉由教育 認識、充實自我外,人人必頇學會多元思 考、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與不同文化的人 合作,從多元刺激、學習的過程中澄清、 分析、探索自我的概念、價值觀,而在生 八、民族國家與教育九、二十世紀的教育 B.C.776-146 斯巴達教育極權制的社會,實施尚武教育,培養公民軍人 雅典教育自由民主的社會,實施民主教育,培養人民 博雅的思想與生活態度 希臘時代教育思想家(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學,111-115頁) Socrates,469-399B.C. 主張知行合一、智德合一提倡產婆法 Plato,427-347B.C. 理想主義的始祖「理想國」--- 教育的實施應符合個人特質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 B.C. B.C.753-350 的教育制度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三)羅馬時期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概論,104頁) M.T.Cicero, 106-43 B.C. Quintilian,35-95 後世尊其為「羅馬的孔子」三、中世紀的教育( A.D. 476- 1453 (教育概論,105-107頁)(一)基督教教育 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 教育是培養具有善良品德的基督徒 (二)世俗教育(教育概論,106-107頁) 1.世俗教育 拉丁學校、公眾學校、文法學校 GuildSchool 2.武士教育家庭教育、宮廷教育、邑從 3.大學教育 St.ThomasAquina, 1225- 1274 個人主義思想抬頭,而非再以神為本位崇尚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人文精神 (DesideriusErasmus, 1466-1536) 馬丁路德(MartinLuther, 1483-1546) 教育是協助亯徒堅定宗教亯念及態度 (JohnCalvin, 1509-1564) 主張政教合一 感官唯實論「感官」是吸收知識的來源 Comenius,1592-1670) Montatigne,1533-1592) Locke,1632-1704 J.J.Rousseau, 1712-1778 自然主義學派順其自然是教育的原則 從嬰兒期到青年期的教育方法及其教育理念 ImmanuelKant, 1724-1804) 理想主義學派 教育以道德規律為主體 八、民族國家與教育( 19世紀) 宗教權威式微,資本主義興起民族意識抬頭,產生民族國家型態 教育制度國家化 (二)教育思想家 Pestalozzi,1746-1822) 教育應如植樹令其循序自然發展 赫爾巴特(J.H.Herbart, 1776-1841)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 Froebel,1782-1852) 幼稚教育的始祖 1.教育的覺醒2.教育的追求 3.教育的重建與擴展 4.教育概況 教育思想學派(教育概論,116-117頁) 杜威(John Dewey, 1895-1952) 文化主義---斯普朗格(E. Spranger, 1882-1963) (R.S.Peter, 1919-) Toffer)(三)教育思想家 (教育概論,117頁) 杜威(John Dewey, 1895-1952) Learning Montessori,1870-1952) 一、古代教育二、中古教育 三、近代教育 B.C.2255-221 教育概論,118-119頁) 學術思想百家爭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C.220–A. 設立教育專官2.漢代的教育 教育家----董仲舒、王充 (二)、魏晉南北朝的教育 南北朝老莊思想盛行 教育家--- 教育家---王通、韓愈(四)、宋元明清的教育 宋朝官學敗壞而書院盛行 (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學,228頁) 明朝學制完備超越唐宋 清朝對漢人的教育採籠絡、利用的政策 (中外教育史 教育哲學,85頁) (二)民國成立後的教育(民國十一年至今)民國十一年制定新學制 民國十八年頒布教育宗旨 民國三十八年後的發展 孟子盡心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此為「教育」運用成詞之首見 品性之陶冶參考:彭達山(2001)、陳照雄(1995) 何謂教育(續) 英文”education”,法文”education”,其他如德文”erziehung”等皆從拉丁文名詞”educare”演變 由”e”與”ducere”組成,前者為”elicit”「引出」之意,後者意為「引」,合起來為「引出」之意。 教育一詞本意為「引導」、「引出」引申而有「由 內而外」之「啟發」意函。換言之,教育要用引導 的方法,發展學 生之健全的身心 、陳照雄(1995)教育的意義 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於個人在生活習慣、思想行動與歷史文化所施的種種影響而言。 哲學作為一種態度:協助人驟清楚地認識自身、自身與他者自身與環境。 、陳照雄(1995)教育哲學 杜威:教育哲學乃在解決教育之理論與實施所產生之矛盾與困難,以建立一套 完整而系統之教育之普通理論。 、陳照雄(1995)教育哲學(續) 教育理論教育實施 博雅教育尊重知識,崇尚理想的哲學 重感官、倡直觀、尊重科學知識十八世紀 個人主義教育 尚自由、非干涉的個人主義哲學 十九世紀 民族主義教育 強調群體,注重生產、勞動二十世紀以來 民主教育 參考:張滿玲(1999)、張春興(1999)主要理論 陳照雄(1995),西洋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陳迺臣(2001),教育哲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張滿玲(1999),社會心理學。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教育概論 以教育心理學論教育之意義 教育心理學即將普通心理學的原理或原則應用到教育方面去。 錢蘋教授 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之不同,在於研究方法與重點, 教育心理只是心理學所用科學 方法所搜集到的有教育含義的材料。 蓋茲Psychology Education”教育心理學--國立編譯館 二.教育心理學的任務 3.提供有效之奬懲---改變學生行為。4.提供考查結果之能力---以提高學習效果。 教育心理學:國立編譯館 三.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基礎 布魯納(Bruner)認知表徵論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三.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基礎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三.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基礎 (1)巴夫洛夫Pavlov及華生Watson經典條件作用: 教育心理學-張春與三.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基礎 (1)班杜拉(Bandura)學習理論三元取向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三.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基礎 5.人本主義: 1.馬斯洛(Maslow) 人性有防衞與進取的力量2.康布斯(Combs) 了新意義.3.羅杰斯(Rogers)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教育心理學—張春興 四.心智歷程的研究與應用 1.學習(上述各理論基礎) 智力:適應環境/特殊能力/認知能力總和/處理訊息能力 精神分析模式:注重早年生活經驗對目前行為的影響 認知治療模式:重視病人訊息處理教育概論—王文科,吳清山 六.教育心理學的應用1.有效的教學: (2)良好的人格特質與專業精神(3)“清晰,有變化,有工作目標,投入 學習之中,成功引導班級。” 教育行政是國家對教育事務的管理,以增進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 教育行政是支援教學的措施與活動,使教學能進行得有效率。 教育行政是存在教育組織內上級與部屬間一種行政影響作用。 教育行政思想演進(4之1) 古典理論時期(約1900~1930年) 科學管理學派:「科學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W.Taylor) 主張以科學方法研究行政。 科行政管理學派:「行政歷程之父」費堯(H.Fayol) 為最早對管理歷程進行分析研究,主張管理原則應彈性 韋伯(MaxWeber)認為組織必須作出 合理可行的決定,並收到最高績效。 教育行政與思想演進(4之2) 以「霍桑實驗」(HawthorneExperiments)為代表, 由梅堯(E.Mayo)、狄克遜(W.J.Diskson)、與羅 斯柏格(F.J.Roethlisberger)等人,在美國芝加哥 附近的西方電器公司(The 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 霍桑工廠所作的實驗而得名。 發現社會與心理因素是影響工作績效最重要的因素。教育行政與思想演進(4之3) 「行政決定理論」:賽蒙(H.A.Simon)提出人類行為在具關鍵性行政決定過程中,所佔的重要性。在 「Z理論」:麥哥里ley)提出兼顧組織目的與成員需求,激勵與懲罰並用,生理與心理並重, 「權變理論」:費德勒(F.E.Fiedler)提出,強調有效的領導是面對不同的情境,必須採不同的領導型式 性、隨機性及不可預測性,包含四個基本理念「耗散結構」「蝴蝶效應」「奇特吸引子」與「回饋機制」。 柯洛斯比(P.Crosby)等人要求管理者應追求產品、服務、過程以及方法的品質。 (1)教育行政組織(2)教育行政業務 一般教育行政組織:(1)中央教育部(2)直轄市教育局(3)縣市教育局 學校教育行政組織:(1)初等教育:幼稚園和國民小學 社會教育行政組織:實施社會教育的機構如:圖書館、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園、體育場館、 使得學生能在學校內接受教師指導,運用學校設備,在規定修業年限下接受各級教育。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請參閱課本p273~p285 現行制度由民國57年延用至今 為6-3-3-4學制請參閱課本p264 學前教育:帅稚園以上至六足歲以下之兒童為受教對象。 初等教育:依國民教育法規定,及齡學童必頇強迫入學接受國民教育。 進修或再教育之機會。請參閱課本p260~265 School)。二為普通教育證書考試 (GeneralCertificate Education)制度。 日本:現行學制為歐、美學制之揉合。制度上雖維持綜合高等學校面貌,實際上卻是一校多科制,而非 依目前較為教育界人士所接納的觀點而言,教育概念是課程概念和教學概 念的上位概念,因此課程與教學屬於 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的一些屬性也必 要有此特性。究竟是課程可包含教學,還是 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 環境屬性三方面加以論述:成功的教學所牽涉的因素除了學校、班級 要的是在此過程中能否有效地在事前分析這些因素,並且瞭解各種因素對教學可能 人格特質一般而言,人格特質包括個體的所思、所感、 所言、所行等方面的趨向。 個人屬性(2-2) 過去受教經驗 教師教學方式的形成,受到以往本身求學時代的受 教學信念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對於歷程中所有的 相關因素及變項所持有且信以為线) 學科教學法知識是從事各科教學時所需要的專門教學法。例如社會科教材教法、社會科教學概念、社 會科知識的獲得等。學科教學法知識通常是融合教 環境屬性(2-1)學習者特性 學習者特性通常包括學籍資料、個人與社會特質、特殊 的學習特性、學習型態等方面。 及提供學習者個人能力表現的自我評估。環境屬性(2-2) 時間因素 利的教學的因素,降低其他不利於教學的因素,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清楚地界定教學目標 學決策的方向。二、熟悉教學內容和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將「形式課程」 四、善用教材、充實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掌握有助於教師清楚地表徵課程,順 十、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反省思考是教師教學成長的主要核心,教師必頇具 備反省、評鑑自己教學的能力。 教育改革之九年一貫權利(教育概論,王文科) 受特定利益的法律實力。權利是以法令為依據,是法規 上所規定當事人應享有的利益。 與權利相對,乃法律上所課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拘束。 工作與生活,以提升教師專業地位。」(教師法第一條,民92年) 無明文規定享有待遇及福利、退撫、 參加進修研究與交流研究進修及成績考校 日本專業自主權 教師有權使用科學方法教育 無明文規定不可兼職、兼業 無明文規定休假之規定(結核病休 日本遵守法令聘約完成教學任務 為人民公僕,要尊重法律認真的工作,服務宣誓、接受上級命令、 專心工作 輔導學生健全人格教育人們成為全人 從事研究進修 研究進修(為工作進修) 服務:保密無明文規定 政治行為中立 無明文規定 自由權隱私權、人身自由權、財物權、發表權、 自治權 受益權受教權、生存權、訴訟權 罷課權之排除(台南縣大內國 二、建立符合時代的入學方式三、鼓勵國中就讀高中,以發展高中水 二、尊重地區差異原則三、全面暢通入學管道 (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教育部)教育改革多元入學 五、資賦優異及特殊身分學生保送入學六、直接升學 (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教育部) 教育改革九年一貫 一、以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為課程設計核心架構 二、以學習領域合科教學取代現行分科教學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十項基本能力 主動探索與研究10. 每節上課40至45分鐘教育改革九年一貫 新課程的特色一、以基本能力取代學科知識 487看看 和呵呵呵呵呵斤斤计较斤斤计较 5666 66 66 66 66 66 66 66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56 55 88 88 4555 55 55 55 55 55 4555 55 55 55 55 55 55 5466 66 66 66 5444 44 44 44 5545 45 45 1111 11 11 11 11 22 22 22 22 和环境和换机及环境和交换机 4444 48 88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一名有良知教师的答案

    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一名有良知教师的答案

    2020-08-27 11:3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