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浙江大学公布关于授予翁恺等8位教师浙江大学永平奖的决定。经各学部及学工部门选拔推荐、师生网络投票、永平奖教金管理委员会评审及学校审批,决定如下: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翁恺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颁发奖金100万元人民币;授予人文学院吕一民、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朱婉儿等3位教师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颁发奖金每人10万元人民币;授予物理学系万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孙景志、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石春海、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柯越海等4位教师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颁发奖金每人5万元人民币。
翁恺等8位教师爱生重教,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全校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永平奖由我校校友段永平先生于2011年设立,设有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永平教学贡献奖、永平教学贡献提名奖三类,奖金额度分别为每人100万元、10万元、5万元,旨在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卓优、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爱生重教标兵,在全校形成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教书育人的工作氛围。
翁恺老师从教20余年,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年承担十余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近两年年均教学工作量超过600学时,近三年24门次的本科教学课堂评价皆为优秀。他不断通过录音、录像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价体系等提升教学效果,积极参与教育部校企合作教研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参与2门精品课程建设,荣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翁老师深受学生欢迎,还曾获竺可桢学院“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翁老师不仅是浙大的翁老师,也是全国的翁老师。自中国大学MOOC开设以来,他开设了5门MOOC课程,单期注册学生最高达10万余人,累计注册学生超过183万,有“中文MOOC第一人”之誉,“程序设计入门—C语言”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年以来,翁老师在授课之余,积极组织校级、省级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选拔、训练学校参赛队伍,曾获ACM-ICPC组委会颁发的杰出教练奖,带领参赛队伍多次闯进世界总决赛,并于 2011年问鼎冠军。
翁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获得了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校外学生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吕一民老师从教30余年,始终耕耘在教书育人一线,一心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完成高质量专业教学科研的同时,长期承担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核心课程,教学考核优秀。吕老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以给学生“多上课、上好课”为座右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重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
吕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人文情怀影响和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主讲的“20世纪世界史”被列为学校首批本科精品课程,“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入选学校首批通识核心课程。曾获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校优质教学奖等多项荣誉。吕老师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通识教育改革,作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团队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外,吕老师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多部专著、译著。
吕老师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热爱教学、关心学生,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
从杭州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到求是园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何文炯老师始终饱含热忱,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你无法想象这位骑着自行车满脸笑意的年近六旬的“老人”拥有怎样“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
秉持着“学生无小事、课堂比天大”的信念,何老师从教以来,三十六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站在讲台上,他虽会议、科研繁多却未曾落下任何一节课,即使跨省出差,也会第一时间辗转回到教室,精心讲授准备好的内容,从不表露出半点疲倦。何老师也与时俱进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他的课堂永不过时。如专业核心课《社会保障学》,他用风险管理的新视角替代了用保障项目划分的惯例视角,提供了崭新的、逻辑严谨、体系完善的授课方式。同学们都说,何老师的课堂有益于他们构建更全面的世界观,许多费事费神的问题一经妙语点拨,便柳暗花明。何老师的学术成果也得到广泛的转化和应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27条便是凝聚了何老师的智慧和力量。
“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情怀在何老师的课堂与生活中熠熠闪光。“社会保障保基本,幸福生活劳动创造”等名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看问题、“热心人冷眼看世界”的教诲……他的学术理念和公共情怀深深影响着学生和青年教师们的人生。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注册心理督导师、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有这些的背后是朱婉儿老师在浙大的15年里,有超1000学时的教学、超5000人次的心理咨询和超100起的危机干预工作积淀而成。
以爱心助人,呵护生命之花。朱老师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2003年到浙江大学医学院担任医学心理学专业老师。她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历次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被称为“大学给我印象最好的老师”。她兼职做心理咨询,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参与危机干预,被称为“最让人信任的心理咨询师”。
以匠心育才,创建专业团队。自2011年以来,作为学校心理中心的首任专职主任,朱老师从无到有做了很多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累计接待学生个体咨询15276人次,成功处理重点危机个案348起,开设课程1112学时,开展团体咨询375场及各类讲座411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以仁心带路,勇担社会责任。校心理中心正在朱老师的带领下,运用注册系统认证督导点、注册实习机构及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联盟三大平台,带领浙江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朝更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从独善其身走向达济天下。
“此生惟愿长报国!”朱老师将自己的智慧、热血和汗水都奉献给了浙大这片热土地!
万歆老师自2005年入职浙大物理学系以来,热爱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主持和参与了普通物理学、固体物理、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等10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优秀。
万老师在教学的科研化、个性化和规范化方面成绩卓著,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注重贯穿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引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探索前沿领域发展方面的合作与互动;注重规范化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准备一丝不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每门课都建有完整的网页,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万老师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爱生重教,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好评,曾获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竺可桢学院最佳任课教师、理学部本科优秀教学一等奖等荣誉。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拓扑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等课题,并因在分数量子霍耳效应和拓扑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2011年度香港大学崔琦物理学奖。
他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孙老师师承高分子系沈家骢院士,先后工作于汪茫教授和唐本忠院士团队,在教学科研中不断传承高分子系的“聚合”文化和前辈们的育人理念。他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地讲解专业知识,在实验室里别出心裁地激发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多方位地展现个人魅力。他真诚付出,无问西东,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中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他是教学“最有创意的老师”之一。在创设本科生专业课时,孙老师以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研究成果和高分子系教师的先进成果为素材,设计成不同的探究性实验项目,将学生引领到学科的最前沿。在经历探索的成败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创意与实践”的课程特色。
他是育人“最有收获的老师”之一。执教十四年来,孙老师在承担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180余篇学术论文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有以“杰青”等为代表的学术新星、也有优秀的思政工作者、高分子行业的领跑者。他的课题组被学校授予“五好导学团队”,个人获得“浙江大学2017年度优质教学奖”。
石春海老师作为国家精品课和资源共享课“遗传学”首席主讲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已辛勤耕耘36年。他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奉献,学术水平高,教学评价好。近年来年均授课均在200学时以上,授课学生数600人以上。他严谨规范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爱生如子、师德高尚,深受学生的喜爱,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指导的1名博士生获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2 名研究生获省优秀毕业生,指导的5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
石老师热爱教学、关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创新,教研相长。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4本,在一级杂志发表教改论文7篇;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奖等;以第一完成人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已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27篇(SCI论文105篇)。
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石老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称号;获校师德先进个人、优质教学奖、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陈子元农科教育基金教学突出贡献奖、农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多项荣誉。他始终坚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担任校本科教学督导员,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培养学生成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贡献。
柯越海老师系医学院2007年引进的海归人才,长期从事肺损伤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入职以来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是一位潜心基础研究的学者,也是一位具有浓厚教育情怀与使命感的“海归”教授,他在科教融合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术育人环境、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做出了诸多重要贡献,深受医学院广大师生好评。
柯老师先后主讲8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本科生核心课程、全英文课程等;他坚持“科教融合、学术育人”教学理念,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重视学术素养与研究技能传授,积极倡议“海归”青年教师“用科学点亮课堂”,大力推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改实践。参与组建学院首个跨学科导师组和PMCB“导学”联合党支部,提倡尊师重教、亦师亦友,2011年获浙江大学首批“五好”导学团队称号。他课堂教学富有激情,善于通过案例将复杂的医学分子理论化繁为简;曾获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奖等。
柯老师深知学术氛围对于人才引进以及学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践行教授治学,参与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教育试点、全英文课程建设等,积极参与学院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热心奉献,以普通教师身份担任学院学术论坛、公共技术与实验动物平台教授委员会负责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