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是指一种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品质,它集中体现了人生的信仰、志气和节操。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以忠烈名传后世,留下箴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因无数仁人志士坚守气节,我们的民族才得以繁荣昌盛,国家才得以长治久安。
然而,在当下社会,一些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没有坚守的行为频繁发生,越来越多人没有了气节,气节似乎变成了稀缺资源,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罔顾法律而出现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培育、弘扬、传承良好的气节,才能留得芬芳满人间。所以,需要我们去弘扬高尚的气节,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气节是每个公职人员应有的品质。习总书记曾说;“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脊梁骨”,而这些党员干部的气节,体现在深厚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事业为上的一身正气,更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先辈们的牺牲奉献离不开爱国情怀的指引,正因他们坚守气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延续。而在当下,部分公职人员没有了气节,在面对诱惑时失去底线,在权力面前得意忘形,在面对压力或威胁时,则不敢坚持原则,随波逐流,甚至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最终带使自己锒铛入狱、无尽悔恨。因此,在国家发展进入攻坚期阶段,更需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守高尚的气节。
气节更是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中华民族能够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正是因为有气节的人们在奋斗努力着。如今,中美贸易战还在持续着,美国在经济方面对我国进行制裁,制约我们国家的蓬勃发展。而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正因为我们发扬着用不言败的高风气节,跨过一道又一道的坎儿,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道坎儿。中国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带领人民群众,担当起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重任,必须坚守持和发扬革命气节,做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让我们的社会不断进行,国家不断富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克服困难,向前发展,就要保持高尚的气节,唯有如此,中华气节,才能千年传承,民族才能得以复兴,英才筑梦,国运昌隆!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告诫我们一个人若是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事,看似文明素养的形成只与个人有关,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浩浩汤汤进程中,公民的素质教养恰是最基础的部分。公民的素质教养提高关乎公民意识的觉醒,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强国之基。
学礼关乎公民意识的自觉。古话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话便成了泱泱大国,每个人的追求。提升公民素质教养有助于公民意识的觉醒,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自由建立在每个公民对于社会秩序、公德的自觉遵守与践行中。而只有公民践行其中,乐享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公民意识的自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最该关注的应该是提升公民的素质教养,公民素质教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教养,更多程度上是对现代社会运行规则与契约的认同,并能自觉践行的涵养。公民意识还包括将家国天下放在胸怀中的那份责任和情怀,自觉承担国家强盛的责任。如今,实现我国百年复兴大业,需要社会大众群策群力,只有加强文化修养和教育,唤醒公民意识,才能使民众主动承担自身使命。
学礼关乎民族素养的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的方向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便是“礼”,即文化素养,无论是校园中频繁的各类改革还是黄金档温情的公益广告;无论是倡导的书香社会还是铺天盖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实都是礼教的宣传与体现。而如今人才的定位再也不能忽视德行素质,众人都明白有才无德的人最为“致命”,无论是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青少年的标准,还是将操行分计入高考,这些举动体现了国家对提升公民素质的关注和对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视,因为这紧紧关乎未来整个民族的未来建造者的形象。近年来我国部分公民在国外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其实都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民族形象。比起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日本人的谦逊待人,中国人在他国人的眼中,因为个别游客的所作所为成了鲁莽粗俗的代表,这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的瑕玷,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