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曾到一所学校外出考察,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卫生间的厕纸被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铁箱牢牢盖住,一把坚实的锁紧紧地挂在上面,赫然醒目。想来,学校是为了提防有人偷拿厕纸才出此下策的吧,然而这种行为也不免让人心生疑问:偷拿或滥用厕纸固然是一种不文明现象,可学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将厕纸牢牢锁住,岂不是因噎废食?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让心灵不长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满庄稼。同样,与其费尽心力地去阻止去抑制不文明行为,不如以开放的姿态去唤醒去引导文明,我相信,一个内心充满正能量的人,所作所为也自然会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一所以尊重为基础,重在激发、引导和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学校,所办出来的教育也自然会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感悟、灵性和欲求。试想一下,如果学校重视文明礼仪教育,从课堂入手,从每一处细节着手,为大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师生们耳濡目染,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优秀的道德品性,那么校园文明礼仪不仅不会再因被“锁住”而受束缚,反而会出现人人争当文明小主人,爱护校园公物的和谐现象。
好的教育重在引导、唤醒和探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管理。对于立教之本的教师,学校领导干部在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以“三不四要”之类的框架去限制教师的行为,在课堂上不准这样,在办公室不准那样,每一项规定都是在告诫教师“不准”“不允许”,却忽略了从正面去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去培养教师的德行操守。如此一来,教师在众多的约束中反而容易生成反感和抵触情绪,管理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要消除校园里的不良风气,就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整治教师“庸懒散贪”的个人问题,就要建构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通过榜样引领方向,以典型激励教师成长。一把锁,锁住的是教育的文明,扭曲的是教育的价值,不如换作一把钥匙,开启德行教育,打开学生心灵,让教育之树繁花盛开、硕果满枝。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