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没有哪个领域的内容比科学领域更广泛和庞杂。这意味着幼儿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有更大的空间和弹性,但也可能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困惑和争议,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活动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背景下,有必要审思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针对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的适宜性。
教师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无外乎几种途径:一是从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或者优秀教案集选取。二是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安排相关的科学内容。三是教师出外学习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优秀活动设计,就把它们拿来一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学活动内容。四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生成的科学活动主题。
与中小学全国或全省统一教材(课标)不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多样,可提供借鉴的参考书也很多,教师的选择面宽、可灵活处理,带来的负效应是随意选择、内容不均衡。如有个教师自己害怕动物,在她班上几乎不开展认识动物的科学活动,某园为追求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师经常组织幼儿开展蒸馒头、做糕点等所谓的生活化科学活动;有些园为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特色,所选择的多是物理科学领域的内容。
一是教师不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无法确定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匹配。有时是内容难度过大。如有位教师组织有趣的海绵宝宝的小班活动,内容是感知海绵有弹性,而且要求幼儿初步学习猜想与验证的方法,内容超出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时是内容难度幼儿年龄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镜的内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镜内容安排在后(大班)……由于对活动内容难度把握不当会出现有时幼儿探而难究,有时幼儿因为内容缺乏挑战性而吃不饱的现象。
二是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都开展,前后重复,在探究点和探究难度上没有差别,处于同义重复阶段。如在小班下学期和大班上学期都有(给)水搬家的主题,其内容都是运用工具运水,认识磁铁吸引铁制品这项内容在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活动都可以找到……教师不考虑幼儿年龄差异而将相同内容重复安排在不同年龄班,难度要求却没有提高,缺乏层次性。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可能在探究兴趣、需要、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实践中无法准确区分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科学活动内容对特定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难度适宜性较差。(三)喜新厌旧,内容的科学性差
当前,幼儿教师热衷于生成新内容,忽视经典的旧内容。在幼儿教育期刊或网站上、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或教学竞赛等场合,总会出现一些在几年前没有的新颖活动。对于科学教育传统的经典内容,教师一般不会选为科学展示课的内容。如沉浮游戏、磁铁实验,按照一位老师的话说这些活动都太滥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举几项近年来较受推崇的科学活动内容:(1)拱形的秘密(发现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2)瓶中吹气球(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发现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气与吸附之间的秘密)。仔细推敲,诸如这些所谓新科学活动存在表述不严谨、内容把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等问题。如拱形的秘密这一内容,拱形(壳体结构)是物体材料的结构之一,幼儿生活中和自然界随处可见拱形状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桥、拱门、安全帽、龟壳等。如果选择该项内容,根据《指南》科学探究5-6岁的目标要求,幼儿探究拱形的秘密内容可定位在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探寻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这种看不见力的原理。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确实也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时代发展、幼儿喜欢又能探究的内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内容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定位!有些科学的经典内容经过几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参考(当然也有一些内容会被时代和幼教发展所淘汰)。与之不同的是,教师们热衷生成的新内容,名为创新却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挤占留给传统、经典科学内容的时间。科学教育的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要求,实践中教师对于自己都没有正确理解的内容,就组织幼儿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经违背了科学性的要求。
这也是目前教师选择内容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存在两种典型的情形:一是内容空洞,没有指向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目前许多科学活动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热闹、幼儿兴奋,其内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师组织的秋天的水果科学活动: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知道正确吃水果的方法,爱吃水果。她的依据是领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就按照书上的内容来上了。分析其内容,第一点勉强与科学领域沾边,但对中班幼儿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种类,显然是低估幼儿的前期经验,无法激发幼儿的深层探究欲望。从吃水果方法、爱吃水果这一内容看,比较偏向健康领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且水果吃法五花八门,如榨成汁、做沙拉等,何来正确之说?如果缺少一个值得探究的科学核心概念,探究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内容过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动同时包含多个科学核心概念。有位教师组织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磁铁的特性,而磁铁包含磁铁能够吸引铁制品、磁力能够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铁有不同的磁力、磁铁两端磁力最强等特性。这样的内容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由于核心概念过量,致使探究活动内容庞杂,真正需要探究的题目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儿童的探究必须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科学教育强调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开深入的学习,少即多。如果一个活动内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导致幼儿在探究走过场,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无法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也就无法体验到探索发现的兴奋和满足感。
(一)国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标准规定比较宽泛,给教师选择内容带来诸多困难
我国幼儿园阶段还没有统一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这两个重要幼教法规均没有详细规定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支持,没有统一的考试,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宽泛,给教师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教师选择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的客观原因。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不足,难以对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面研究成果较少,力量薄弱。而各种参考书、教案集虽然繁多但编写质量不高,提供的科学活动内容本身不科学,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概念性错误。对实践中幼儿教师选择、组织内容不仅帮助不大甚至误导。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各年龄班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和衔接,该活动内容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个核心概念又该如何合理分解……这些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因此难以对当前幼儿教师选择内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我国幼儿教师总体学历偏低,科学素养较弱。他们大多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应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自身缺乏对科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育课程中,比起其他领域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如健康领域教育先修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关系较密切的学科,语言领域教育有大学语文和儿童文学作为知识基础课程。而科学教育领域只有单独一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幼儿教师由于先前在理科学习的不愉快经历而学习兴趣不高,他们科学知识贮备不足,自身都不清楚所开展活动中包含的科学核心概念。在职后培训中比较倾向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本身的解读和选择的关注不多。
不仅加大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力度,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向沟通。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兼及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这对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研究同样适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教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构建研究共同体,在《纲要》《指南》指引下,对如何划分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如何把握科学领域各项目内容的核心经验、具体内容如何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如何为不同年龄班幼儿选编适宜的活动内容等开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尝试转化来指导实践。二是重新编写或者审定已有的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参考用书。要改变幼儿园教材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编写队伍的局面,不仅需要高校教师、教研员和幼儿教师参与编制教参来保证内容的适宜性,还要吸收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教师参与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在编写体例上要有创新,以前教参只有目标、准备、活动指导建议等内容,新编的教参要增加内容分析、背景知识或资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较详细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题活动教案以供幼儿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参考。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这样教师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教参内容选编要遵循科学性与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与季节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等原则,尽量做到适宜、均衡和连续。
(二)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加强幼儿教师在科学领域的培养与培训
PCK是一种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学科知识,它使教师能够理解如何对某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议题进行表述以适合学习者不同的能力与兴趣。PCK包括科学课程知识、学前儿童发展知识、教师科学教育方法策略知识以及科学学习评价知识四个方面,它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在教师培养的职前和职后阶段,都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素养,入学时可文理兼招和鼓励理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科学教育方向,要适当开设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大科学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增加实践机会,以促进教师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基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为教师以后工作中正确处理科学教育内容奠定基础。
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一般采取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着重点在教学策略方面,对幼儿教师如何正确掌握幼儿园科学领域内容、如何将科学领域内容知识进行转化融合于科学教育活动中关注不够。因此,以提升教师PCK为核心重构教师培训框架内容,有机地将教师的三类知识(关于内容的本体性知识、关于儿童的条件性知识、关于方法的实践性知识)在基于教学实践情境和活动案例的分析与反思中整合提升为一种动态化的、带有实践性、建构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智慧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现状的目的。
首先,幼儿教师要有。目标意识,深入学习和领会《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要求,对科学活动内容选择的范围要心中有数,教师宜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究的内容,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寓于简单的现象之中呈现出来,做到。心中有内容;要熟悉《指南》中小中大班幼儿的典型表现,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选择不同年龄班的内容要适合该段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和经验水平,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使是同一科学主题,由于各年龄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教师也宜分层次安排活动内容,做到眼中有幼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创造性使用教学参考书、向名师学习、园内的课程审议、从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生成等,使科学活动内容适宜、均衡。其次,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活动内容要判断:内容不在于新或旧,关键视其是否适宜?教师不妨多组织幼儿喜欢的传统内容,如动植物、沙、水、声、光、电等,如果教师对活动内容比较有把握,就能把关注点放在观察和推进幼儿的科学学习上。当然不排斥将一些适宜的新主题纳入科学活动的内容,对于一些只为吸引眼球的科学新内容要敬而远之。第三,教师平时可通过阅读科普报刊、书籍,观看影像,浏览科普网站(如做中学科普网)等各种途径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培育科学观念。在选择具体活动主题时,要注重对活动主题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要了解和掌握该主题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力求使幼儿科学探究的主题和内容指向核心科学概念。如上述秋天的水果可将内容调整为秋天水果的多样性及分类,只有围绕这一明确的核心概念组织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展开探究,幼儿探究才有方向、意义。把握事实与主题背后所隐含的核心概念有两种思路:一是预设性的,确定核心概念--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一个或多个)--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多个内容和事实;二是生成性的,收集幼儿关注的诸多事物或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判断出哪些内容和事实与核心概念有关)--将问题、内容进行分类,构成有意义的指向核心概念的不同主题。教师选择内容注意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结合,要形成对实际进行的活动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的意识,当发现预设活动内容、进度不符合幼儿时,要灵活调整原来计划,因势利导,生成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中目标设定更有意义和价值,材料选择和提供更适宜和富有建设性,活动指导中的提问和互动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