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问题,从这里即可看出,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尤其是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立足于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现状,我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究竟有何意义?对这样的意义,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文章就一些现象进行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所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称,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形态和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表现形式,是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并作为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影响和制约着当今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承载着历代先贤睿智思想的遗产,不仅记载且一脉相承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成为不断兼容并蓄不同类型的文化,并使其自身不断发扬光大的物质载体。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是构成华夏子孙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之源,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观念可以说是依附于人格道德而形成的,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德行高尚,那其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很高,反之就会很低。在这样一种文化传统中, 艺术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培养技艺高超的匠人,而是以高尚的人格修养为最高境界。这一境界的主要内涵是如何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所以, 在孔子的教育观念中,艺术教育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在于培养理想的人格,使弟子个个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君子”。
中国当代高等学府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借鉴和参照了西方教育制度,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无论从学科设置到课程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到创作手法。以我国青少年美术教育为例,几乎所有学习绘画的青少年都要从西方艺术教育体系入手,先学习素描与色彩基础。众所周知,西方艺术教育体系是一套使学习者最快速、最便捷地掌握所学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的方法,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下的艺术教育必经年累月学习与熏陶才会有所成就。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学习者本人的人格升华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与积淀,而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所以,多数家长和学校宁愿选择快速有效的教育模式,导致接受艺术教育的当代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眼中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只是一种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而不是古人所说的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对高尚人格的培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背道而驰。
目前,艺术教育领域开设的课程多数为“西方化”设置,且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冲击,尤其被称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瑰宝的书法艺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今少有人拿起毛笔,静下心来认真地写写毛笔字……当手写时代逐渐被键盘输入取而代之,当人们习惯用看不出任何情感的电子邮件交流,用笔书写几近成为当代人工作生活的“奢侈”之事。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几乎一切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都可以用电脑合成,“艺术速成”的时代使当代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依赖随之减弱,更谈不上当代艺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传承文化,艺术教育正是如此。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对前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即博古通今,而中国当代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缺少这点。由于当代青少年接受的多是系统的西方式的艺术教育,所以,我们的青少年缺少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艺术的兼容并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既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实行全面西方化的教育模式而忽视传统文化的导向性作用,也不能完全陶醉于传统文化中,固步自守而不关注时代的变化。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教育观点不仅要求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个人技艺上有所突破,而且应该更加重视个人修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些艺术教育者只注重对青少年艺术素质的培养而忽略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不正确的,结果培养出来的只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工作者,而难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举制度”导致“文凭社会”的出现,如今许多青少年为了升学、就业,不得不选择学习艺术作为“捷径”,有些教学机构也以赚钱为目的招收更多的艺术生,这使一味追求高升学率而忽略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培养成为一种问题,因此,中国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的诸多问题也必然显现。
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大力弘扬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发展和变化。因此,我们应积极、合理地发展全民艺术教育, 尤其是青少年艺术教育,使其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