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金九银十降温系列(五):重庆楼市暗流涌动

字号+ 作者:lobtom 来源:未知 2018-11-26 15:54 我要评论( )

金九银十,楼市传统旺季。但2018年,旺季不旺,成色不足之余,快速降温更是超出预期。多个一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大跌4成,为快速去化,不少地产商如恒大、万科等相继打折促销

  “金九银十”,楼市传统旺季。但2018年,旺季不旺,成色不足之余,快速降温更是超出预期。多个一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大跌4成,为快速去化,不少地产商如恒大、万科等相继打折促销,甚至有商办低至6折。

  这些年来,出现过成交量下降,地产商打折促销的日子,但最后都剧情反转,房价继续往上涨。这一次,会不一样吗?

  王雅媛港股圈倾心推出“金九银十降温”系列,和你一同深入中国房市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地产商、地产人物,拨开迷雾,看清楼市降温真相。

  如果过去相当长的年头,国内的一座大城市,经济增长领跑全国,但是房价却没怎么增长,你一定会认为它有病。

  2016年9月30号,多个一二线城市对楼市调控,包括限购、限贷、限售等,简称“930新政”。而重庆却没有出台任何政策,因为重庆房地产实在太凉了。

  中国指数研究院2016年10月1日发布的百城房价数据显示,9月重庆主城区新建住宅样本均价为7,164元/平,远远低于经济体量相近的苏州(15,337元)、天津(12,307元)以及深圳(53,384元),甚至不如兰州、昆明、南宁这些二线省会城市。

  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房价最为疯狂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重庆房价只涨了0.4%,几乎原封不动。把时间拉长,从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重庆房价涨幅仅为5.1%,而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已高达30.7%。

  换言之,重庆房价不仅低,而且难涨。当其他城市的人为房价暴涨而惊呼、谩骂、窃喜之际,以火辣性格着称的山城人民,只能保持“佛系”,同样被整得没脾气的还有外地投资客。

  以重庆江北区北滨路的一个华润楼盘为例,2010年建成,6年后,大量毛坯房以低于开盘价亏本甩卖,有外地投资客就坦言:“只求少赔点。”

  一位浙江投资客,2012年以120万价格购买了龙湖春森彼岸一个153平的单位,到2016年出售时,价格还是120万,算上资金和时间成本,妥妥的亏本生意,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来重庆。

  同时“委屈”的还有地产商,重庆一家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就说过:“即使是地产龙头万科,在重庆市挣钱都非常难。”

  2008年~2016年8年间,重庆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远高于全国水平,也高于同等经济体量的深圳和苏州,和另一增长明星城市天津不相上下,2014、2015、2016年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到2017年,重庆GDP增长仍然高达9.3%,虽然落后贵阳(11.3%)、昆明(9.7%)、西宁(9.5%),排第四,不过仍然高于北上深广津苏,经济总量超越天津,仅落后于“四大一线”。

  时至今日,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都形成了房地产的路径依赖,“经济增长唯房地产论”大行其道,但重庆却做到经济高增长同时,房价保平稳。

  在我看来,无论多特殊的市场,涨跌总离不开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而供给过剩便是重庆房价低的最直接原因。

  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竣工面积3,185.90万平方米,而深圳仅为202.37万平方米,两者相差15倍;重庆商品房存量面积高达4,170万平方米,而深圳仅为374万平方米,两者相差11倍。

  就在“去库存”打得最响的2016年,重庆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施工面积仍有17,155.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35.91万平方米,共计19,291.67万平方米,约可供643万人居住,整个重庆也才3,000万人口。

  首先,重庆人口净流入低。重庆偏居内陆,教育、医疗、环境资源都不突出,产业以制造业(汽车+电子)为主,难以吸引高精尖人才。据重庆大学研究数据表明,重庆人口为微弱流入趋势,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年增25.15万人,仅增长0.8%。

  其次,重庆构建了以公租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对象广,门槛低,不受户籍限制,很好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截止2015年底,重庆已建成公租房4,475万平方米,不仅满足200万家庭居住需求,对商品房市场也有一定挤出效应。

  最后,重庆房价常年平稳,难吸引投资客。本地刚需客成为购买主力,但从人均居住面积看,重庆达到30平米,远高于广州(22.73平米)和上海(17.5平米)大城市。可以说重庆人对房子的需求不及其他大城市强烈,房子更多地表现为居住属性,非投资属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为1,864.59万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上海、深圳仅分别为580.76万平方米、313.18万平方米、105.73万平方米。

  巨量的土地供给,使得重庆土地价格相比其他城市极为低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土地成交价为3,647元/平米,远低于同期北京的2.37万元。

  地价低,房价低,重庆成了中国楼市的一股清流。那么问题又来了,重庆为何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土地?

  囿于18亿亩耕地高压红线,国家对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格外严格。2008年前,重庆同样受制于指标束缚,一度重度依赖旧城改造来供地。

  2008年,作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的重庆报经中央批准,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启动“地票制”交易试点改革。所谓的“地票制”,是将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增加耕地数量,根据“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再把增加的耕地数量置换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增减挂钩”制度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通常只限定在县域范围内,难以解决大城市的土地紧张问题。而农村范围广阔的重庆,通过地票制,得以将农村的土地“飞”到城市。

  有了地票制,重庆不再为缺地发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4年重庆征用土地面积分别为1,831.57平方公里、1,475.88平方公里。而同期北京的数据仅为35平方公里和14平方公里。

  重庆政府旗下还有地产集团等‘八大投’公司,专攻土地整治,把土地整治以后再交给政府,政府再进行出让,源源不断地为市场供地。

  说到重庆经济发展模式,不得不提黄奇帆,这个被称为“重庆CEO”的前市长在重庆履职15年,历任副市长、市长,为重庆打造出“电子制造业+固定投资”的双核驱动发展模式。

  在他的带领下,重庆抓住沿海电子制造业内迁的机遇,先后引进了HP、富士康以及众多的上下游配件厂商,建立“渝新欧班列”,打通了从重庆直达欧洲的陆路贸易线路,在省去海路一半时间的同时,也使重庆跃升为全球重要的电子加工贸易基地。

  现在,重庆是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也是第三大手机生产基地。2017年,重庆手机产量为23,732.52万台,仅落后广东(82,750.13万台)和河南(29,658.35万)。

  2016年,重庆电子业代替汽车,成为工业产值增长的第一动力,年产值4,999亿元,增长17.7%,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3.8%。

  2017年,电子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27.5%,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1.3%,超越汽车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是全市GDP稳步增长的“第一抓手”。

  重庆用短短的10年成为电子制造业高地,固然有机遇、区位、廉价劳动力、产业政策等原因,但低房价也有贡献,因为低房价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电子制造业进驻。

  2015年,达到15,480.33亿元,占比到达峰值95%,是同年北京市固投额的两倍;

  固投方向基本是清一色的基建,而卖地就成了最便捷的资金筹措方式。“八大投”既是重庆的土地收储平台,手上掌握40万~60万亩土地储备,同时也是重庆基建投资主体,主导了几乎全部的高速公路、桥梁、轻轨、大学城等基建。

  但这种模式不过是债务驱动模式,必然产生高负债率,2012年重庆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与GDP之比)高达92.75%,居全国第二。

  2014年重庆债务率下降到77%,债务余额按年减少1,090亿。再看一下2014年和2013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别为1,665亿元和1,520亿元,增长9.5%和11.8%,而2012年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12.9亿元,仅增长0.3%。便可推出,债务的减少大概率是通过卖地来还。

  现在,电子制造业的转移已基本结束,增量消失了;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的严控下,重庆还能否维持债务驱动模式是个问号,而开发商们忙着过冬,拿地意愿下降,一旦卖地收入减少,重庆的固投很可能熄火。

  如果“电子制造业+固定投资”双核驱动不起来,经济增长必将下滑。而现在,这些问题正逐步成为现实。

  重庆201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5%,这一增速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0.5%。其他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8%,去年同期为1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去年同期为12.3%。

  虽然今年全国经济都受压,但惨淡的数据预示着重庆好增长已落下神坛。随着汽车和手机行业不景气,重庆两大支柱产业的汽车和电子难以独善其身,经济下行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有人说,重庆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部署了如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高科技产业,一旦成功,重庆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就重庆自身的实力而言,短板很明显。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中高端人才缺乏、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科技企业数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每一个都是重庆转型升级的“拦路虎”。

  曾经是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业基地,创造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广东东莞,和重庆类似,早年都是引入为主,自主创新力薄弱,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一度衰落。近年来逐步回升,转型升级首战告捷。除了自身的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有旁边的深圳带动,华为研发、大疆创新等深圳科技企业相继入驻东莞,东莞也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应用和成果转换地,同时也培养出OPPO、VIVO、步步高002251股吧)一大批优秀的本土科技企业,逐渐变身为科技创新型城市。

  反观重庆,大学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算不上丰富,本土的高科技企业更是寥寥,所谓的电子制造业,不过是生产在重庆,研发、销售等高含量工作仍在外地,内生的科技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足,周边又没有能带动自己的城市,转型升级,注定困难重重。

  2016年末,黄奇帆卸任重庆市长,重庆正式告别“黄奇帆时代”。然而,和很多重庆人对市长依依不舍不同的是,房产投资客们却嗅到了房价上涨的味道。

  2017年,重庆房价为10,083元/平米,同比增长21.85%。到2018年10月,重庆房价为12,592元/平米,同比增长24.8%,市场普遍认为这是重庆楼市报复性反弹。

  但我认为,原来的“CEO”走了,新的“CEO”或许改变了经营思路,若不是重庆政府放开让房价上涨,很难想象过去多年被盖得严严实实的重庆房价会上涨。这可能也是重庆的无奈,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这个“夜壶”不排上用场,经济增长上哪找去,毕竟房价炒上去了,地才好卖,土地财政有了,过去那一套模式又复活了。

  可一旦放开房价上涨,整个城市的经营成本必将上升,那些外来的制造业厂商,还会继续留在重庆吗?很难说,已经有不少工厂因经营成本上升而离开中国,高端的回流发达国家,低端的迁移东南亚,趋势难挡。

  不过,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他说过要“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重庆楼市11月份第二周数据出炉刚需盘开始发力

    重庆楼市11月份第二周数据出炉刚需盘开始发力

    2018-11-26 15:54

  • 区域观察水土2018年重庆楼市热门区域“新生”

    区域观察水土2018年重庆楼市热门区域“新生”

    2018-11-26 15:53

  • 好消息!重庆环线北半环年底试运营!恭喜主城这几个区!

    好消息!重庆环线北半环年底试运营!恭喜主城这几个区!

    2018-11-26 15:53

  • 重庆楼市惊现5字头别墅!你出手吗?上周重庆主城共计推出7207套

    重庆楼市惊现5字头别墅!你出手吗?上周重庆主城共计推出7207套

    2018-11-26 15:53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