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遭遇艰难六月 二季度规模缩水1415亿
今年二季度,上证指数跌幅达到12.64%,恒生指数跌幅为6.13%,A、H股的双双下跌使得权益类公募产品陷入普遍亏损的局面。
业绩的不佳触发权益基金规模的缩水。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权益基金规模整体缩近2800亿元,其中二季度缩水达到1415亿。排除5只国家队基金的影响来看,二季度权益基金规模缩水情况明显甚于一季度。
业内认为,相较于近2万亿的权益基金总规模而言,二季度权益规模缩水比例并不高,应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缩水逾千亿
权益基金业绩亏损成为常态。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5.75%,其中6月是净值亏损最严重的月份,该月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净值跌幅为4.44%。
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截至7月3日,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平均亏损幅度高达7.44%。其中,南方新兴消费进取、中银新经济、中银主题策略、银华消费B等权益产品的跌幅高达30%以上,净值亏损20%以上的多达近80只。
受业绩低迷影响,二季度权益基金规模出现了明显缩水。据天相投顾统计,4632只纳入统计的权益基金今年二季度末的总规模为18919.82亿元,相较于今年一季末缩水了1415.51亿元,缩水比例为6.96%;相较2017年底缩水了2794.99亿元,缩水比例为12.87%。
具体到单家基金公司来看,嘉实是二季度权益规模缩水最严重的公司,权益规模由一季末的1398.36亿元降至二季末的1233.82亿元,缩水了164.54亿元;紧随其后的华夏和建信两家公司,二季度权益规模缩水分别达到94.2亿元和94.03亿元;此外,兴全、诺安、南方、易方达、华商、华安、博时等公司二季度权益规模缩水也在50亿元以上。
从上述权益规模缩水居前的基金公司来看,情况有所不同。诸如嘉实、华夏、兴全等公司本身权益规模达到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因此实际缩水比例并不高。但对于建信、诺安和华商这几家一季末权益规模在300亿以下的公司而言,数十亿甚至近百亿的规模缩水则较为严重,这三家公司二季度的权益缩水比例分别达到33.44%、29.51%和23.01%。
若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权益规模缩水最严重的前五家公司分别是招商、南方、嘉实、易方达和华夏,缩水规模分别为460.38亿、435.24亿、403.4亿、372.01亿和299.77亿,平均缩水规模为394.16亿。这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5只国家队基金的大幅赎回所致。
今年一季度,5只国家队基金总份额每只均由去年底的400.1亿份缩减至120.1亿份,每只总赎回份额为280亿份,赎回比例接近70%。不过,今年二季度5只国家队基金基本没有赎回。
这意味着,今年二季度权益基金规模的整体缩水,主要还是由于市场下跌所致。一方面,净值下跌本身会带来基金资产的缩水,但另一方面,相较于因净值下跌引发的直接规模变化外,投资者因亏损难耐做出的主动赎回动作或是更重要的原因。
从单只基金规模的具体变化来看,确实能发现投资者赎回的明显迹象。例如嘉实旗下多只基金在二季度都出现了规模缩水20%以上的情况,这些基金今年以来的亏损都在10%乃至20%以上;规模缩水比例较高的诺安甚至出现了旗下某基金规模从37亿元直降至1亿元的情况。
7月4日,华南一位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熊市背景之下,一般而言如果基金亏损较大客户可能就选择不动了,俗称被套牢了,但不排除部分投资者因为亏损不断扩大而产生割肉的想法,究竟亏到多少会赎回这个边界值是无法确认的,有时候反而是业绩越好遭赎回的越多。虽然二季度部分权益基金规模出现明显缩水,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整体赎回比例并不算高。”
业内认为,整体而言二季度权益基金并未出现因市场下跌而大幅赎回的情况,处于一个可控的合理赎回范围。
部分公司逆势吸金
在权益基金规模整体缩水的背景之下,部分基金公司权益规模实现了逆势增长。有9家公司二季度权益规模增长了10亿以上。
其中,权益规模上升最多的是上海东方资管,二季度该公司公募权益基金规模增加了34.69亿元,增长比例为4.24%。
除东方资管外,富国、中欧、万家、交银施罗德、诺德、泓德、金信、景顺长城等8家公司二季度也实现了10亿以上的权益规模增长。其中,富国和中欧新增权益规模均在17亿以上。
在6月底东方红旗下两只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东方红在营销材料中提到,“市场就是这样,逆势布局,着实不易。但是,如果回到2016年、2014年、2012年,我们可能会毫不犹豫。建议,新客户可以继续安排开户,成熟型客户可以把握机会多买点。”从这两只产品的销售情况来看,确实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这意味着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下跌之下仍在加大对基金的布局。
事实上,近期不少基金公司也喊出了“3000点之下买基金”、“3000点之下加大定投”的口号,以当前市场整体估值进入历史低点来吸引投资者逐步加大对权益市场的布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