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的汽车类垂直资讯平台,《汽车之家》在汽车爱好者的心目中举足轻重。
熟悉《汽车之家》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个网站中,“论坛”、“测评”、“车主口碑”等都是读者比较喜爱的栏目。
就在不久前,在《汽车之家》林肯飞行家的论坛里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吵,这场争吵让我们看到了这家网站近年来的无底线。
事件的起因是林肯飞行家论坛突然有两人用一台试驾车冒充两位车主,往论坛里灌水,发所谓的“提车作业”, 并被评为“精华帖”放置在显要位置供读者浏览。
可是细心的网友发现,两位“素不相识”的提车人,居然在照片中同框了。“试乘试驾”字样遮挡不严,裸露在外!
通过林肯飞行家论坛的假冒车主事件,窥中看豹,可见一斑,《汽车之家》已经忘记了它的创办初心。
我们知道,《汽车之家》的流量基础来自于网民对它的信任,但是近年来,该网站在其引以为傲的“论坛”、“测评”、“口碑”等板块大肆造假,请网红搔首弄姿,冒充车主,假冒提车作业,屡见不鲜;更有甚者,驾照还没拿到手,大肆杜撰所谓车型测评,满纸荒唐言,全程念通稿,令人啼笑皆非。
群众基础的瓦解,让《汽车之家》陷入流量危机。根据最新的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的1、2、3月,汽车之家App DAU同比分别下跌17.64%、31.71%、31.40%。进入二季度,汽车之家用户规模负增长的势头依然未能刹住,4、5月份,汽车之家App DAU同比分别下跌20.21%、22.89%。
事实上,《汽车之家》的流量下跌趋势开始于2019年。2019年11、12月,该网站的App DAU分别同比下跌2.49%、10.26%。这意味着,截至2020年5月,该数据已连续7个月同比下跌。
有一位熟悉《汽车之家》的作者回忆称,五年前只要自己写的文章被推送到首页位置,阅读量动辄就是三四十万,甚至过百万都是平常事,网友的热烈评论过千条。而现在就算在首页放三天,阅读量也很难过十万,网友评论不过百!“车家号”发布的文章几乎都徘徊在十位数。
但是,身处流量下行通道的《汽车之家》掌舵人,似乎从未考虑要提升用户体验,反而是在焦躁的思索该怎样拿到更多盈利,榨干《汽车之家》的残值。
四年前,中国平安以野蛮方式斥资16亿美元拿下《汽车之家》47.4%的股权,正式成为该网站的最大股东。随后创始人团队被清洗,平安系的“嗜钱本性”随着资本力量注入这家网站。
斥巨额资本进入《汽车之家》,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盈利、盈利、再盈利!平安系利用该网站的影响力,以“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车企和经销商拿钱砸广告,曾经创下三年暴赚500亿元的可怕“佳绩”。
也是从姓平安开始,汽车之家的口碑和体验大幅下滑,明目张胆的托儿、灌水和删帖层出不穷,无数曾经的忠实拥趸愤然离去,“充值之家”、“车托之家”成为其在读者心中的新名称。
口碑下滑的同时《汽车之家》对自身“垄断地位”盲目自信,2019年1月《汽车之家》上涨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年费,反遭经销商集体“封杀”,其大盘股价随即暴跌5%,经销商和拥趸的集体“叛逃”,加速了这艘巨舰的隐忧。
根据财报显示,今年以来,汽车资讯平台汽车之家Q1净收入为15.466亿元,同比下降4.05%;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5.872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9.14%。
Q2净营收23.1亿元,同比微增长0.01亿元;归属公司净利润为8.245亿元,同比微增长0.226亿元。另外分析这份数据不难发现,汽车之家Q2新业务整体收入达5.4亿元,同比增长37.8%;占收比从2019年同期的17.0%提高到23.4%;也就是说,汽车之家的主体业务依然处于下行通道。
8月18日,以“新方向、新模式、新机遇”为主题的“818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
汽车之家联席总裁邵海峰在现场发表了演讲,他演讲的中心是“汽车之家也在(产业)互联网上的两个尝试分别是服务于主机厂和经销商,前者从主机厂的市场洞察到产品、营销,再到销售和用户服务,再从用户返回市场洞察的闭环,后者围绕经销商提供工具化产品。”
邵海峰围绕这个观点做了长篇论述,自始至终都是强调汽车之家在服务主机厂和经销商中发挥的作用,只字未提该怎样提升用户体验,如何留住忠实用户和怎样帮助车主更好的使用汽车。
“为钱服务”的中心思想在邵海峰的演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篇演讲稿对于在场的主机厂和经销商代表而言,是非常顺耳的,更何况汽车之家的金主就来自他们,为主机厂和经销商服务无可厚非。
但是这一公开宣讲,却让汽车之家长期以来的忠实拥趸、读者群以及汽车爱好者们感到十分刺耳。
邵海峰公开表示:“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数据交织在一起,发生共振,为厂家产生价值。经过测算,数据赋能的情况之下,经销商的客户到店率可以提升到24.5%,年帮助经销商新增到店500万。”
大家知道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汽车之家》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询价骚扰、电话推销方面不会收手。
近年来,汽车之家恶意泄露用户信息、大量推广销售电话、甚至是骚扰电话已经令人不胜其烦;更有汽车之家冒名注册用户发布垃圾帖、随意删除用户反馈的车辆问题、随意关闭用户发言权限等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每年500万到店不论真假,都意味着数千万次骚扰电话正在拨打。
现在打开《汽车之家》的网站或APP,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广告弹窗;然后是穿着暴露的网红;再就是不停的位置授权、线索收集弹窗;汽车爱好者聚集讨论的氛围彻底崩坏,干货内容枯竭,假冒车主打广告层出不穷,反倒是提出真实用车体验的车主被瞬间封堵或删帖。
《汽车之家》完全沦为一个低俗、献媚、造假、收集用户隐私、广告泛滥成灾、推销各种保险产品的赚钱工具。
失去了专业性和群众基础,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汽车之家”还能维持多久?平安系进驻以来的流量红利,其实是原创始人团队多年积累的集中爆发。当汽车之家流量枯竭,无论是主机厂还是经销商谁还会给你投钱?杀鸡取卵、饮鸩止渴其实正发生在《汽车之家》的身上
我们来看一组令人不解的动作: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美东时间6月18日,中国平安通过全资子公司Yun Chen Capital Cayman向一家经纪商直接出售了其持有的汽车之家310万股ADS,每ADS售价为82.1美元,套现2.5451亿美元。
但是,7月23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汽车之家股权,具体是,平安产险以自有资金投资收购AUTOHOME INC.约26%股权,大约耗资24.8亿美元(约合174亿元人民币)。
中国平安减持套现,平安产险接手入股,这一操作好像令人很难理解,事实上,这是中国平安对汽车金融领域的布局,要想看明白平安资本的玩法,要从《汽车之家》的崛起之路谈起。
解读《汽车之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它随着国内汽车业的井喷而来,得益于信息不对称的流量红利,塑造了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群众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真正成为车轮上的国家也不过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汽车的认知是逐步积累的,从盲目的品牌崇拜到理性的车型甄选,这个发展过程《汽车之家》起到了启蒙和说教的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进步的速度是不匹配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当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的时候,消费者与经销商、主机厂之间依然缺乏有效的网络互通。由于缺失汽车类垂直资讯,就给《汽车之家》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机遇。
换言之就是,消费者亟需选车、购车、用车参考;主机厂、经销商和消费者亟需更方便的网络联络,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汽车之家》恰逢其时,再加之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专业性,其访问量当然也就随着汽车销量的井喷而暴涨。
但是随着其他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兴起,传统汽车垂直类资讯平台的优势地位不再明显。主机厂、经销商的网络销售平台越来越有起色,原本的信息不对称逐步抹平。更重要的是,原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现任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的陆敏对于提升《汽车之家》的专业性显然没有兴趣,这毕竟是一条费力不一定讨好,起效慢、来钱慢、见效慢的路子,所以引导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入股《汽车之家》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目前汽车之家已经陷入流量下滑的境遇,但是其手中依然握有海量用户和经销商信息,用好这些海量信息,打通平安险-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金融-保险通道,显然会带来更加可观的收益。赚钱-再赚钱-再再赚钱,是平安系资本带领《汽车之家》走过的4年,我们不知道它还能不能再走4年。
对于消费者和经销商而言,《汽车之家》如果深耕金融-保险领域,无疑是梦魇,这或许意味着你的生活将遭遇平安系更多的骚扰、经销商在金融及保险领域的蛋糕将被强势分吃。
《汽车之家》的金融属性越重,它离专业性就越远,它谋求利润的欲望就会越大,拥趸者的体验就会越差,有关汽车的讨论氛围就会越淡,真实用车信息就会越少,流量流失就会越严重。
如果有一天平安系将《汽车之家》的全部利润榨干,它们会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场,《汽车之家》或许被转手贱卖,或许会直接关停,待到那时你千万不要惊讶,毕竟资本的逐利性是写在基因序列中原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