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分别为589.17万辆和592.2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6%和9.18%,增幅较上年同期略有减缓。其中乘用车产销479.87万辆和486.95万辆,同比增长9.48%和10.09%;商用车产销109.3万辆和105.28万辆,同比增长7.8%和5.13%。商用车增幅高于上年。影响全国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地方限购引起的恐慌性购买、大气治理及国四排放标准的广泛推行。此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汽车消费信息会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7月份的汽车产量同比下降逾20%,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是销售增长趋缓,加上盛夏限电措施迫使工厂纷纷停产,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削减目标产量。 此前,国家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对包括汽车贷款存在坏账多的问题进行了限制,一定程度上使最近几个月汽车市场销售突然放缓。市场形势迫使跨国与本土汽车制造商对数十亿美元的在华扩张计划进行反思,不排除随后做出重大调整。 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几乎翻倍,在2004年年初的月增幅也高达40%至50%左右,此后,销售增长率也急剧放缓,7月仅增长2%。 一家上海咨询机构已将今年的销售预测数字下调20万辆,至253万辆,该数字中还包括17万辆进口汽车。2003年的销售数字为220万辆。 新增汽车库存总量13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尽管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均保持超过20%的增长速度,但汽车库存,随着销量增速放缓,特别是轿车库存明显增加。这反映了急速增加的轿车产能暂时超过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今年1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为303.05万辆和289.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54%和20.57%,销量低于产量增幅近3个百分点,新增工业库存13.26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和销量为144.89万辆和133.5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21%和27.09%,新增轿车库存11.34万辆。今年新增的汽车库存主要集中在前10大汽车厂家,占全国汽车产销量超过80%的这10家企业,新增库存13.04万辆。10大轿车厂家新增库存63501辆,其中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新增库存较多,上海通用前7个月产大于销2.78万辆,消化了以前的库存。2003年全年中国汽车库存为5.29万辆,其中轿车为4.73万辆。 降价明显,持币待购现象严重 自今年5月份以来,轿车价格下降的力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多个品系的车价降幅超过10%,许多车价的大调整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轿车价格底线的预测一再被市场击破,这对已购车者的打击甚大,同时又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轿车降价的边际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全面取消进口配额的后过渡期,轿车市场上弥漫的持币待购现象与入世前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轿车企业的分化态势持续加剧,汽车市场面临新的洗牌。去年以来投资的许多轿车新建扩建项目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但市场需求并未同步跟上,轿车产销率仍持续走低,导致大量轿车产能放空。 在整个轿车市场蛋糕没有增加很多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高增长是以其他多数企业产销量的下降为代价的。考虑到去年底轿车产销量基数较高的因素,如果今后出几个月轿车市场没有根本性的好转,那么还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产量现下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