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大多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如子思“修道之谓教”,荀况“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0世纪初,留日学者开始翻译日文教育学书籍,借用日文中的汉字“教育”和“教育学”一词,把有关“兴学”的活动和理论称为“教育”和“教育学”。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看到,在英文、法文、德文中的教育一词均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而拉丁文“educare”表示“引出”的意思。可见,在西方文化中“教育”一词表示把受教育者内在的东西引导出来。
具体地说,教育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途径、媒介,把受教育者内在的天资、禀赋、能力、智慧、美德等引导出来的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创造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的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凸显了教育定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歧义性。
学完了上面关于教育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做下对应的练习题:教育基本概念的定义练习题,考察下自身对这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上文,是闽试教育根据红宝书《2021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解析》内的知识点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基本概念的定义内容,关于更多教育概念的内容,可以参看文章: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