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主体性发展教育或主题教育,是我国90年代才产生的新的教育概念。但是主题教育思想,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是早已存在的教育事实,只不过那是并不称之为主题教育而已。所谓主体性,一般是指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或者说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或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由此可见,主体性是有条件的,并非“是人就有主体性”,必须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即主体”才具有主体性。主体性是活动主体区别于活动客体的特殊性,是作为客体性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本质特征。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而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
自主性,它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自主性是主体有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权利的能力。自主性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即对自己作为从客体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实体的存在这一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地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当然,这种自主性是以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为前提的。
主动性集中表现为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和应付客观世界,而是积极自觉地行动。主动性发展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成就动机。即努力追求高的目标,有远大利息那个。其表现为渴望当优等生,以及有强的集体荣誉感等。2.竞争意识。3.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4.主动参与。5.社会适应性。
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意味着突破、革新、进步,而不是重复、模仿。创造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创新意识。2.创造性思维能力。3.动手实践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