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孩子去上学,在一家早餐摊前面看见这样一对母子,妈妈一遍一遍催孩子快点吃,而且忍不住一直抱怨孩子:“让你早点起床你不听,让你昨天晚上把自己的书包收拾好你也不去做,早上本来就没时间,要是昨天你……”
看见这个场景,我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也经常对着孩子念叨,而我自己小时候也常常被我妈妈念叨,我不是知道唠叨对孩子来说意义不大,我不是最烦别人在我耳边唠叨吗,为啥会在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会唠叨孩子呢?
这当然是出于关心和爱,但是,我们带孩子,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爱,而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唠叨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大概不仅无益还有害吧。
爸妈唠叨的话真的毫无意义吗?不是,是一直重复这种方式让你表达的内容变得没有意义。有力的语言不会是啰嗦的,啰嗦的语言是很难留住听众的注意力的,这就是为啥爸妈苦口婆心说,孩子不耐烦听的原因。
不仅如此,你还在用唠叨这种做法,剥夺孩子对真理的重视。那些有道理的话,被宝妈说成老生常谈,孩子会下意识的忽略,从而在可以避免的事情上经常摔跟头。
所以,改变的第一步,就从控制自己重复说话开始:“你还有一分钟的时间赖床,这是妈妈最后一次来叫你。”
唠叨的另一个减分项是让人烦躁,从而升起抵抗和反叛之心。因为唠叨往往隐含这一个底层含义:你不行,你应该按照我跟你说的做;看吧,我早就跟你说过。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步骤和想法,外在的干涉会会让孩子觉得压力倍增,这种压力,只会增加孩子内在的对抗。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成长,那你应该首先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积累自己的经验,十句百句的唠叨,不如让孩子亲自尝试一下后果。
宝妈可以这样做,在孩子做事情之前,提出你的建议,以及什么行为产生的后果一定无法承受,然后告诉孩子:“去试试吧。”
唠叨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听到孩子说“知道了”、“以后不会了”等话为目的,听到了这些,爸妈才能放心,但实际上,唠叨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而这时候孩子承诺的所有,都不足为信。
有时候孩子犯的错,并没有那么好改正,孩子此时答应了认错了并没有什么意义,比如孩子总是磨蹭,总是粗心,总是鲁莽等等。
正确的做法,是给建议,并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前提。例如:“孩子,粗心可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们想想怎么能改掉它好吗?”
一味地唠叨并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是负面的,虽然我们看见孩子的一些行为总是忍不住想唠叨两句,但是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分量,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更健康,让孩子的行为得到更好的引导,忍住唠叨,提高自己的育儿技能,非常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