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越来越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在教学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落实《意见》的应有之义,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在语文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窦昕,80后,出身语文教育世家,理科出身,会用逻辑的方式搭语文的体系。其一直是教育界的传说,人称“窦神”,被誉为大语文教培行业的奠基人。窦昕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首届新浪五星金牌教师、桃李杯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播音、主持、表演经验与深厚的古文字、古代文学基础。
窦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便开始从事语文教育,深耕大语文教育领域多年,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大语文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优秀文化的传承成功落地开花。
他表示:我们重新启用了文学那套教育体系,把语文放在文学史的架子里。我们还做了相应的改进,不是讲事,而是讲人,每节课讲一个文学大家,这样不但把文学史的无限级变成了有限级,也让学生们听得有趣、过瘾。
窦昕创立大语文课程体系,采取“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创新写作”三条主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创了语文课外教育领域中“给小学生讲文学史”的先河。“大语文”教育理念,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广博的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先从古人的时代背景入手,再将作品穿插于作者的生平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外国文学从四大文明古国到文艺复兴,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分野到中国近现代文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新派作文在作文课程的编排中,大语文摒弃了以往的命题教学、模板教学,自主研发了一整套以作文技法为核心的作文体系。
窦昕“大语文”重启文学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名家为纲,落实到名作上,学生会对一个作家的作品的作品有深入了解,进而能自主进行广泛阅读。
窦昕认为语文学科应该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语文提倡通过文以载道的方式,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打造学生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从字面意义来看,“语”是“汉语”;“文”是“文字”,是“文学”,是“文化”。语文不仅是交流、表达的工具,更是与伟大先人沟通、塑造历史视野、培养人文情怀的媒介。语文天生就具备了传授知识、传承中华文化和开阔眼界的功能。
大语文的源起:从庠、序、太学,到国子监,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皆以“文”为主。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语文课不再采用《汉语》、《文学》两本教材,而是侧重于汉语。
十年前,大语文创始人窦昕带领团队创立了大语文1.0版本的教学体系以文学史为线索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传统语文教学突出字、词、句、段、篇章、作者背景,以结构主义为导向,把语文当作一门外语来学,而大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理念来自孟子的“知人论世”思想,在教学中大量融入人文背景知识。
大语文的课程主张从时代背景、人物生平入手讲解作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因为最顶尖的文人的数量是极有限的,以人为核心,就能将无限的作品集变成有限的作家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包括字、词、句、段、篇)的浓厚兴趣,高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分析能力,培养其对事物和人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对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近年来,强调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大多都是历史长河里经典的文学代表作,蕴含了崇德向善、礼义廉耻、振兴中华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窦昕带领大语文团队深耕语文教育领域十年,建立了前瞻的大语文教学观,通过一整套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