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完这6个国家孩子的“作息表”, 你才会发现什么叫“地狱式教育”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我们怎么知道孩子不想努力啊?我们怎么知道未来孩子不会后悔今天的自己没有更努力呢?
别把努力想的那么难,也别把优秀想的那么遥远,每天都比昨天更好那么一点点儿,哪怕是一个单词,你的努力,也不会被辜负。
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时间了,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究竟给了孩子什么,这才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世界努力的孩子那么多,你不努力算老几呢?
作者:小石头;本文来源:公众号“小石头侃升学”(ID:xiaoshitoushengxue)。“蓝橡树”获授权转载。
宝爸宝妈们对于娃上小学这件事,有期待,更多的却是焦虑:一方面,担心孩子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又怕孩子没有一个快乐的小学时光。
在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难免会碰上各式各样的家长,而接触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名校的孩子,越少抱怨累;越是条件好的家庭,越是要求严格。
后台有家长留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是完全可以在五六年级掌握北京中考难度的英语能力。”
与此同时,一位名校初二女生对此长篇留言,大致意思为:“小学生在科学的规划下完全有能力学会中考难度的英语,只要稍加努力,并保证坚持,就一定可以达到。试都没试过就说变态实际上很耽误孩子,我在名校初中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小学没更抓紧一点。”
是不是我们把努力的门槛看的太高了?难道真的只有中国孩子那么累吗?还是全世界的孩子都在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6个国家孩子的“作息表”。
据校报《观众》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27%的学生为了保持清醒使用咖啡因,60%的学生晚上只睡5-6个小时,75%的学生会在上下学的火车、汽车或渡船上睡觉。
《斯蒂文森健康报》称:学生们常常抱怨头痛、脾气暴躁,感觉“要死了”。学业和考试永远是人们在门厅讨论的主题。
“课堂上你可以频繁举手,大家不会因此而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你考试成绩很低,一定会受到鄙视。”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学校,更多来自学生自己,斯蒂文森高中的学生大多追求完美。
在孩子升入斯蒂文森高中前,家长们会安排他们去学钢琴、参加数学夏令营、请家教补习、参加培训学校等,只为自己的孩子在入学时能有一点突出优势。
即使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在校务办公室,你总能见到或愤怒、或忧虑、或热情的家长,就学校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积极发表意见。
学生1/4的毕业生考取常春藤盟校,每年有20多名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毕业率高达97%(全美75%),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这里走出。此外,这所学校还培养了许多政治家、联邦法官、企业家、宇航员、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奥斯卡奖获得者、格莱美奖获得者……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这就是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
一位孩子在美国上中学的华裔移民妈妈强调:“直到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误读美国的中学生活、美国的中学生。事实上,美国有一大批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追求卓越。”
韩国的中学生每天要辛苦地学习17个小时,一般放学之后就去图书馆继续上自习,图书馆关门后再找自习室,通常学到半夜才回家。
韩国曾对694位中小学生进行了“补习班现状”在线%的中学生回答说“平时晚上10点以后才结束辅导班课程”。
面对疯狂的补课,李明博曾颁布了“十点钟之后不得上补习班”的禁令,但是结果导致了所有人都补习到晚上10点后,先睡觉到12点,之后补习到凌晨,所以禁令不得不取消。
2011年《时代周刊》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韩国:孩子们,别那么努力学习了!》文章中写道:在一个首尔星期三雨夜,六名政府雇员聚集在办公室准备深夜巡逻。 这个任务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找到晚上10点以后正在学习的孩子,并阻止他们。
在韩国,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当局为了阻止国民补课成瘾,已经开始强行执行“补习班宵禁”,甚至给举报者赏金,以打击违规者。
2017年第5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韩国队以6名队员获得清一色金牌、总分170分的成绩斩获冠军,中国队获得亚军。
“我对补习班最深的感受就是,日本学生太拼了……日本好多高三生复读生几乎都会自愿在学校自习到九、十点钟回家。日本学校里很少发卷子,都是做外面买的参考书。大家都是一周一册两册的刷,我感受到了日本这个应试大国真不是盖的。”
“日本补习班老师根据学校的进度讲课,学校月考之前老师会给系统的复习,月考之后会根据月考成绩给排座位,暑假还有暑假集训,年末年初也有集训都很变态……集训期间,每天早上八点上课十二点下课,下午回家做作业,集训期间每天都有考试,第二天根据前一天的考试成绩重新分班……”
一位泰国网友日前在泰国清迈机场拍下特别的一幕:一群日本小学生等飞机,不是拿手机出来玩,而是人手一本书。
感动之余,他特意在脸书上分享这些 照片,并配文称“希望泰国的学生也可以向他们学习,不要玩手机,随身带一本课外书阅读”。
想要有一个好成绩,就去上补习班,想要考上好大学,就去上补习班。最近在日本还有这种说法:比起学历,“塾”历更重要。(就是比起你的学历,你上补习班的经历更重要)。
为了让孩子能出人头地,考入名牌大学,很多日本家长在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开始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入各种补习班学习。据2005年数据,日本私塾的数量(49198所)已远远超过学校的数量(小中高总和:39255所)。
在日本无论你学习好与不好,放学后去补习班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在餐馆里点了米饭自然而然就会要几个菜来下饭一般普遍。数据调查显示:日本小学生中大约40%的学生上补习学校,到了初中增长到65%。
而这一比例在考上日本名校的高考生中更加显著。日本最出名的东京大学学生中约有85%的学生上过补习班。其他如早稻田、庆应、一桥等名校的学生中竟有高达95%人数上过补习班。
在我们一直呼吁给学生们减负时,英国学生却正经历着另一种极端。据外媒报道,英国兰开夏郡布莱克浦区14岁少年Aaron Parfitt带领100多名同学罢课,进行,原因是嫌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
Aaron Parfitt虽然年纪不大,但考虑的问题却不少。他认为学校老师平常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少了,担忧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带领100多名同学举行了罢课。
一位在英国爱丁堡教汉语的王舒漫老师在网上为“英国学生连乘法口诀都背不好”的说法辟谣:英国学霸的刻苦,超出中国学霸的想象。
她有一个英国学生,才9岁。上课上不够,她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她要求做的每一篇阅读,这位学生都会很专注,甚至眼神里都透着光。这位学生经常晚上给老师发短信“我还可以再读些什么呢”,或者“有没有比这篇更有意思的阅读呢”。
王舒漫老师班上的另一个15岁的学生在课间低头看的杂志都是Economist(《经济学人》),这位学生就读于爱丁堡顶尖私立中学,并早早树立了理想,是去美国哈佛大学读经济。
王老师说她在爱大图书馆见过一个英国女孩的座位上铺满了书本和讲义,她跪在地上埋头写画论文,这是图书馆里再正常不过的场景。连自己在图书馆熬夜奋战的习惯,也是跟英国学生学的。
印度学习压力非常的大,“印度理工学院神话”是许多印度人从十来岁起就被灌输的信念——考上了这所大学,他们的阶层、背景、社会关系都不再重要,仅凭一张毕业证就能立足社会。
为了考进这所学校,孩子们起早贪黑,早上4点半就起床去上补习班,上完补习班之后上正课,正课结束之后,晚上还要补习。印度泰戈尔学校副校长普瑞缇女士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教育方面印度和中国很像,学生面临沉重的高考压力和就业压力。”
谷歌工程师尼尔-弗雷泽在2013年的一次越南之旅中被越南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教学给震惊到了,因为越南11年级(高二)的学生有一半可以通过谷歌面试,而谷歌面试的测试题可是出了名的难。
越南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习计算机和编程的课程。越南学生从2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3年级学生人人都在学习如何使用Windows 系统,4年级学生学习标识代码,5年级学生编写包含循环结构的程序。
一位在越南生活的中国人曾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整个教育体系可能跟中国的差别不是很大。比如说我的一个越南朋友说:越南整个中学、小学过程跟中国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他学唐诗,他在中学里面学唐诗,但是用越南音标注音出来,很难理解。
黎氏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学习写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加练习。这一年来,她都跟着手机中的视频勤加练习,每天通常要写2个小时以上,还放弃了许多周末与休假的时间。
每天她都会花许多时间来练字,甚至在课间10分钟,她也会端坐在教室里多写几个字。
据悉题目来自越南保禄小学三年班。学生需要由上至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填入1至9的数字,可重复填写,并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完成整条算式。
河内一家人才培育中心的副总监陈方表示,题目只需用到基本运算技巧,他邀请一些成年人挑战,包括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过全部人都答不出来。
在越南教育科学研究所修读博士学位的阮玉江则利用计算机程序,找出所有可能组合,其中一个正确的数字组合是1、1、1、1、1、3、7、9、1。她称计算机能轻易计出答案,“但人脑肯定不容易”。
社会上有太多的“牛娃”,十几岁孩子的简历就已经超越了很多成年人,十几岁孩子的状态就要比成年人还要强,这确实很吓人,尤其是让当爹当妈的心头一紧。于是很多父母便得到一个结论:我孩子根本做不到这样的程度。
努力的门槛一点都不高,除去少部分天生牛的超常孩子,大部分牛娃都会存在一些共性的特征,比如:从小事儿开始坚持;规划的更科学;对自己要求不断提高;不限制自己的目标。
从小事而开始坚持:每天保证学习英语的时间,20-40分钟,任务必须完成,奖惩分明;
规划更科学:明确中考英语的内容模块,针对不同模块有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练习、不同的训练量,目的不是做完完事儿,目的是学会,所以过程中随时检测调整;
对自己要求不断提高:从不会到会是一个阶段的要求,从会到准是一个阶段的要求,从准到又准又快又是一个阶段的要求,不断变强;
不限制自己的目标:拿下中考英语只是阶段性目标,当孩子掌握的非常好的时候,这个目标完全可以被超越和挑战。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我们怎么知道孩子不想努力啊?我们怎么知道未来孩子不会后悔今天的自己没有更努力呢?
别把努力想的那么难,也别把优秀想的那么遥远,每天都比昨天更好那么一点点儿,哪怕是一个单词,你的努力,也不会被辜负。
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时间了,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究竟给了孩子什么,这才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小石头侃升学,名校出身的升学指导老师,可能是第一良心升学自媒体,带领每一位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