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在上海东视剧场举行。正午阳光出品的《大江大河》获最佳电视剧、最佳美术、最佳编剧(改编)、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5项大奖。在《都挺好》中饰演了一对“奇葩”父子的倪大红、郭京飞分获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蒋雯丽凭借《正阳门下小女人》摘得最佳女主角,《大江大河》中宋运萍的扮演者童瑶获最佳女配角。
倪大红:苏大强这个人物很真实
本届白玉兰奖入围电视剧竞争十分激烈,《大江大河》、《脱身》、《正阳门下小女人》、《创业时代》、《芝麻胡同》、《都挺好》等一批作品,反映了过去一年行业大趋势和大众审美的集中诉求。其中,电视剧《都挺好》更是以八项提名领跑,剧中的“苏家人”几乎入围所有个人奖项的角逐名单。
最终,在入围名单中获得7项提名的《大江大河》拿下5项大奖,该剧展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普通人的成长和奋斗,在播出期间打动无数观众,成为这一年度的国产电视剧标杆。本届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高希希在颁奖现场为优秀电视剧定下三个标准:首先要有昂扬向上的主题、故事,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剧中要有一群有价值、有性格的人物;三是要有精彩的情节,并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
在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已经“火”到成了“表情包”的“苏大强”,是呼声最高的提名者。最终,倪大红战胜王凯、陈坤、何冰、祖峰,获得最佳男主角。虽然倪大红在所有提名者中是“前辈”,但他登台领奖时依然强调:“感谢各位被提名者,三人行必有我师。”“尊敬的观众们,感谢你们对我创造角色的喜爱、点赞。”
当主持人问倪大红有什么话想对“苏家儿女”说时,倪大红瞬间穿越成让人又气又爱的“苏大强”,说了一句“我想喝手磨咖啡!”便慢悠悠转身离去,留下身后观众席上阵阵笑声。奖项揭晓后,众多网友的评论也相当“整齐划一”:“恭喜苏大强老师,实至名归!”
无论今年“喜提”白玉兰的“苏大强”,还是去年斩获白玉兰最佳女配角的上海丈母娘“薛甄珠”,这样的“作爹”“作妈”都颠覆了以往影视作品中的父母形象,他们一方面被观众“骂惨”,一方面又给观众带来共鸣,人物的真实立体也为倪大红、许娣这样的老戏骨创造了丰富的表演空间,最终成为荧屏上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
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谈到塑造苏大强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倪大红表示,这个父亲的形象和以往的父亲形象确实不太一样,以往的父亲形象都是有着宽阔的肩膀、能独当一面的,而《都挺好》中的苏大强“真实,太真实了!”倪大红坦言自己在表演的时候,并没想刻意地去演什么,“我琢磨着当一个纪录片去做,我就是在纪录片里,这样可以去掉很多表演痕迹,这样的父亲形象反而更生活、更鲜活。”
蒋雯丽凭借《正阳门下小女人》战胜了同样呼声很高的姚晨,成功拿下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这也是她在2008年凭借《金婚》后第二次摘得“白玉兰”。
蒋雯丽 徐慧真这样的角色从来没演过
在《正阳门下小女人》中挑战四十载年龄跨度,展现女性奋斗的蒋雯丽,昨晚在时隔11年后再获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在后台采访中,蒋雯丽表示自己和白玉兰奖很有缘分,“2008年因为《金婚》获奖,后来也做过评委会主席。”蒋雯丽感叹演员碰到好角色很难得,“感谢导演给我机会,徐慧真是一个商界女强人,这样的角色我从来没演过,看剧本就觉得是教科书。”
巧合的是,《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蒋雯丽与倪大红饰演徐慧真、蔡全无夫妻俩,昨晚颁奖后,两人在后台相遇,一起相拥合影。倪大红打趣说,希望下次能凭借同一部作品再度一起获奖。
父亲“苏大强”获奖,儿子“苏明成”也不负众望,演员郭京飞凭借《都挺好》中的此角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有网友戏称“苏家父子赢了”。作为“苏家三个男人”中最不省心的“妈宝男”,“全民喊打”的苏明成被郭京飞演绎得活灵活现,这个“最佳男配角”可以说是被观众整整骂了二十多集“骂”出来的。郭京飞曾说,对于苏明成这个角色,他最初拿到剧本时就知道自己要被骂了,在塑造角色时,他注重“把人物变得稍微可爱一点”,使角色更丰满。昨晚郭京飞在领奖后说自己脑袋一片空白,非常惊喜,他感谢了剧组和制作团队,尤其是经纪人。郭京飞开玩笑说:“当初签约时,她觉得我长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独盼望我做一个好演员。隔了快十年,终于抱了奖回去!”
《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萍”童瑶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剧中的她把一个隐忍坚强、善良明理又命运多舛的姐姐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最佳女配”可以说是被观众“哭”出来的,电视剧播出时,姐姐宋运萍去世的剧情一度登上了热搜,很多观众都表示这是“最不愿看到的戏份”。第一次拿到白玉兰奖的童瑶坦言,《大江大河》是一个有温度的剧组,给了演员真实的氛围,“让我们演员相信回到了那个纯粹的年代,让演员能在剧组里沉浸式地表演,作为演员很幸运能遇到这样严谨、认真、细致的剧组和角色。”
此外,六度提名白玉兰的编剧高满堂昨晚终于凭借《爱情的边疆》如愿获得最佳编剧奖。高满堂曾担任编剧的《闯关东》、《北风那个吹》、《老农民》、《温州一家人》是年代剧和良心剧的代表。为了创作《爱情的边疆》,高满堂曾多次到黑龙江采风,在创作之初,就有人提醒高满堂:“你得给年轻观众不断撒糖撒蜜,年轻观众不愿意看你这样的故事。”而高满堂认为,创作底线就是真实、接地气。
本报记者 邱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