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保联动路不堵便民服务人满意
重庆公安交管推进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交通治理新模式
□ 本报记者 战海峰 刘子阳
重庆地处西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通行便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道路交通基础差、底子薄问题一直存在。
面对困难,近年来,重庆市公安局紧扣平安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适应交通安全新形势和创新社会治理新要求,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建设,探索创新“警保联动”工作机制,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精细化管理城市交通,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交通治理新模式,不断推动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交通安全综合考评全国第一
前不久,一辆大型客车在重庆市内行驶时,因操作不当撞上了路边的护栏,所幸没有冲下悬崖,仅部分乘客受了轻伤。
重庆山高路险、弯急坡陡、桥多崖深,农村道路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0%,做好农村道路安全防范任重道远。
深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重庆市公安局在充分发挥公安部门主体责任的同时,不断推动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从制度上解决公路安全防护、农村监管力量建设等基础性、机制性、体制性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38个区县、3个经开区、1007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交安办”,实现了全市普通公路连续78个月、农村公路连续14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考评全国第一。
开创道路交通治理全新模式
2月4日,农历除夕当天,重庆内环快速路上发生了一起两车剐擦事故,双方就事故责任争执不下。
几分钟后,这一情况就被正在巡逻的警保联动队员发现,并立即拍照固定证据上传到交管12123,后台收到数据后立即进行线上定责、线上定损、线上理赔。从发现事故到赔偿款打到车主账户中仅用时15分钟。
自2018年4月,全市全年累计使用“交管12123事故快处系统”处理交通事故9.1万余件,占使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非人伤交通事故总量的65%以上。
“我们探索‘警保联动’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快速处警,减少道路拥堵。”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指挥中心副大队长唐显淘说。“我们与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从事故快处快赔、农村网点整合、车驾管服务延伸、大数据联合运用、协同宣传、联合打击保险欺诈、空地一体化应急救援、事故纠纷多元化解8个方面系统推进‘警保联动’工作机制。”
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大幅下降
2月18日下午4点,重庆市渝北区兴科大道与宝桐一路十字路口东北进口方向由于车流增多,逐渐出现拥堵情况。
远在30多公里外的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交通信号失衡监测系统发出失衡提醒,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民警,以缓解该路口交通拥堵情况。
类似的事例,每天都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这个重庆市交通“大脑”里发生着。
近年来,重庆投入4.4亿元升级改造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不但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还孵化培育出RFID电子车牌、一站式车辆上户智能终端、精准诱导系统,创新出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首创实用技术。
得益于一系列“智慧交通”的应用,重庆主城区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下降8.6%,提升了合成共治、综合治堵的复合效应。
百余交管举措打开方便之门
问需滞后、方式单一、跟进被动是制约重庆公安交管民生服务提质上档的“绊脚石”。
在主动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的互动中,重庆市公安局构建起公安交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上门办、一次办“五办”并举的大服务格局,推出100多项交管便民服务举措,为群众打开更多方便之门。
重庆公安还在大力推广公安部统一建设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基础上,自主研发互联网“e交管”服务平台,服务项目由2017年的120项增加到160项,注册用户由不足300万人增加到1000余万人,网上业务从不足15%上升到60%以上。
在打造智能终端的同时,重庆公安还坚持简政放权:区县车管所业务权限扩大到124项,主动向社会单位让渡35项交管业务权限;首创“检验审核后置”服务,群众检车时间缩短至25分钟以内,检验审核不合格率压缩至3%等。
在2018年满意度测评中,群众对车管所满意度快速攀升至98%,比2016年上升4.27个百分点。群众的满意是重庆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