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首只“赚钱才收固定管理费”的基金——南方瑞合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下称“南方瑞合”)即将发行。该基金采用三年定期开放的运作模式,在固定管理费的基础上率先进行创新,即在封闭期后收益率为正,才收取1.5%/年的固定管理费,否则不收取管理费。
“这种“赚钱才收取管理费”的模式在私募产品中已较为普遍,甚至有私募产品在业绩不佳时,基金管理人会拿出自有资金进行一定程度的赔偿。”华泰资管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吴明义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但在公募领域,这是一项创新,反映出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态度。”
此前有英国研究机构在对超过10万只基金进行分析研究后指出,当前传统的基金收费模式“对投资者是不利的”;基金的盈亏需要在基金公司和投资者之间更合理地进行分配,收费方式需要改变。
事实上,对于管理费收费模式,我国基金业一直在进行探索。2002年10月成立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设计了“价值增长线”,约定在基金净值跌破价值增长线水平期间,基金管理人暂停收取管理费。2013年,融通基金推出目标触发式自动清盘基金,约定“清盘时如果基金的累计收益小于3%,基金公司将不收管理费”;当年起,管理费采用浮动费率的基金越来越多,目前数量接近40只。而此次即将发行的南方瑞合,则被业界视为公募基金对绩效考核(KPI)收费制的一次尝试。
“目前基金管理费收费模式是否合理,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吴明义认为,“事实上,管理费的收取不与基金净值挂钩并非完全不合理,因为基金产品管理团队要为其管理的基金产品作许多前期投入,如研究等。合理的管理费能够为管理相对应的基金产品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
“总体来看,基金管理费存在“高的不够高、低的不够低”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基金公司需要培育不一样的团队,产生的管理成本也不同,目前的基金管理费水平需进一步分化。目前针对分级基金、ETF基金的管理费偏高,此类产品更多进行被动管理,不需要收取很高的管理费;而需要主动管理、对管理要求较高的产品,管理费则可以相应提高。同时,一些业绩持续较好、投资风格稳健、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管理团队,收取更高的管理费也是合适的。”吴明义进一步指出。
谈及“赚钱才收取管理费”的模式是否适合大范围推广,吴明义表示,“目前南方基金也并非所有产品都采用该模式,未来南方瑞和的业绩水平,将是衡量此种管理费模式是否适合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南方基金作为行业中规模较大的公司,有相应的条件来推行这一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管理费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