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7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了17220亿元,涉及109家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优质企业。不过严鹏程强调,发改委将从政策和机制两方面着力,严防债转股输血“僵尸企业”。
在6月下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时曾明确表示,释放资金是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项目。
债转股总签约1.7万亿 5000亿降准资金将进场
严鹏程表示,市场化债转股工作开局良好,银行参与的意愿也越来越强。截至今年6月底,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达到了17220亿元,到位资金3469亿元,涉及109家高负债优质企业。从已签约的项目看,银行及所属实施机构签约的项目占比超过了80%,资金到位占比也超过了70%。
至于降准资金到位情况,严鹏程表示,此次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定向支持市场化债转股,所释放的资金将按照不少于1:1的比例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尽管实施机构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决策程序,筹集社会资金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一政策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市场化债转股对股权性投资资金的吸引力,畅通储蓄有序转化为股权性投资的渠道。
而降准的5000亿资金如何流向指定的债转股池子,有债转股实施机构负责人曾表示,具体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细则。不过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实施机构虽为银行全资子公司,毕竟是独立法人,降准释放的资金将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入实施机构。
严鹏程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与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一道,全力为定向降准资金运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精准推动降准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促进高负债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严防输血“僵尸企业” 选错了政府不兜底
根据此前出台的政策安排,债转股标的企业不限于已经发生风险的,而是定义为遭遇短期流动性问题,但前景较好的企业。因此有人担忧,债转股的输血,会让部分“僵尸企业”获得喘息机会,延缓退市步伐。
严鹏程在发布会上表示,发改委将从政策和机制两方面着力,严防债转股输血“僵尸企业”。也就是说,由市场来判断选择谁是有前景的企业、谁是僵尸企业,如果选错了就接受市场的惩罚,债转股实施机构和投资人必须承担损失,政府不予兜底。
目前银行等实施机构进行债转股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受让银行的债券,再转化为股权,即“先卖再转”。第二种是实施机构给予标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用获得的资金再偿还债权,即“先投再还”,以达到降低企业负债率的目的。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表示,随着定向降准落地,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望通过发行“债转股”金融债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后续集团资本计量细则的明确也将化解资本约束,“债转股”落地率将提升。
从股份制银行看,短期内依托大行子公司开展交叉“债转股”并提供资金支持,出于定价、风控、盈利等方面考量,其自身也有较强动力单独申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该类银行有望成为下阶段扩容主力。
稳妥降杠杆 央企负债率降低
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在银行控风险、企业“减负”方面的作用正开始显现。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末,重点管控的企业平均负债率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其中18家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签订框架协议5000亿元左右。
逐步卸下包袱的央企,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3%的优异成绩,而且利润增速比第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石油石化、冶金、火电等行业的效益增速超过30%。
在实现稳妥降杠杆的同时,央企的抗风险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负债率的稳步下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到6月末,央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央企带息负债规模同比增长4.9%,增速比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低于权益增速3.9个百分点。这也印证了降杠杆是卓有成效的。
对于下一步的降杠杆减负债,国资委在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多渠道降杠杆减负债。
下半年“债转股”项目实施料提速
多位专家和金融投资人士表示,考虑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主力军,“债转股”落地规模可能会提升,申设机构有望扩容,股份行有望成为下阶段扩容主力。
从行业分布看,“债转股”实施未来仍集中在煤炭、钢铁、交运等重资产领域。2018年可能是“债转股”实质性落地年,“债转股”下半年实质落地料提速。
在推行债转股的同时,也有许多需要考量的问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由于债转股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如银行、实施债转股的公司和被转股的公司在债转股的价格方面也面临着不同的诉求,这也导致债转股落地的速度受到一定制约。
此外,转股后项目未来是否可以稳定发展并且顺利退出,以及转股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如股权之间的协调,履行股东的权益等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