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13日讯 (记者 张明江)近年来,“背靠大树好乘凉”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一个最真实的写照,股东背景强大的基金公司尤其是银保券商背景的公司大多依靠货币基金迅速做大规模,浙商基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自其前任总经理李志惠离职后,浙商基金管理规模已连续五个季度缩水,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不到一年时间已缩水一半。
规模一度迅猛增长
近几年来股市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在2015年经历牛熊后规模持续缩水,基金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在不具备强大投研实力的背景下,依靠机构委外资金做大公司管理规模成为一条捷径。
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10月,和众多银保系基金一样,浙商基金也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股东包括浙商证券、通联资本、养生堂和浙大网新集团,但浙商基金成立前五年也如其他“80后”基金公司一样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直至2015年。
2015年3月,公募基金行业“泰山北斗”、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加入浙商基金,同年8月,原博时基金副总经理、机构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志惠加入浙商基金任职总经理。有了肖风这个大“IP”和深耕机构业务多年的李志惠加盟,浙商基金管理规模迎来大发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仅22.19亿元,至2016年末管理规模已增至106.56亿元,一年之内管理规模增长近5倍;至2017年6月末管理规模再次迅猛增至577.52亿元,半年时间规模再度增长5倍。短短一年半时间,浙商基金管理规模激增26倍之多,肖风和李志惠加盟所带来的“流量”可见一斑。
如其他规模迅速增长的基金公司一样,浙商基金的规模迅速增长皆因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而这两类基金正是对接机构委外资金的基金品种。数据显示,2015年末,浙商基金旗下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为2.58亿元和14.66亿元,而2016年末两类基金规模分别增至62.98亿元和13.61亿元,至2017年6月末,两类基金规模已增至109.02亿元和428.70亿元。浙商基金在2017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一度超过60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增幅尤为明显。
李志惠离职成分水岭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17年10月28日,浙商基金发布公告,总经理李志惠离职,副总经理聂挺进接任总经理一职。两天后,浙商基金再次发出公告,管理着旗下1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吕文晔离职,将帅相继出走,也成了一个分水岭,浙商基金规模持续缩水。
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浙商基金管理规模较一季度微缩23.97亿元,但与浙商基金近600亿元的整体规模相比,其缩水程度不值一提。但2017年三季度,浙商基金管理规模大降106.47亿元,李志惠也在两个月后离职。浙商基金管理层或许在2017年二、三季度出现了变故,至于是何原因导致李志惠离职和浙商基金管理大降,外界不得而知。
而同样出身于博时基金的聂挺进上任浙商基金总经理未能力挽狂澜,浙商基金管理规模依然持续缩水。
从聂挺进的履历可以看出,聂挺进自进入基金行业后一直任职研究员、基金经理,2015年4月入职浙商基金任职副总经理,但聂挺进在机构业务方面的经验明显不如李志惠,失去了李志惠这个“流量”保证,同时受2017年后股市持续震荡以及监管层严管委外资金,浙商基金规模已连续五个季度缩水。
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这行基金规模再度缩水104.57亿元,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规模分别缩水49.34亿元和32.81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规模284.39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末超600亿元的规模,浙商基金一年半后规模被“腰斩”。
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旗下仅1只股票基金,规模0.32亿元,5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仅9.92亿元,7只债券基金规模合计104.98亿元,2只货币基金规模合计169.16亿元,而这两只货币基金规模最高时曾达458.64亿元。
浙商基金也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另一个“缩影”。2010年后成立的基金公司中,绝大多数投研实力不及老牌基金公司,在失去渠道优势后,没有了规模保证,此类次新基金公司陷入规模持续缩水的“恶循环”中。
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多次强调,公募基金发展方向存在误区,行业应正本清源,投研能力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目前绝大多数银保系次新基金公司已开始布局权益类产品,其中多家基金公司已将量化基金作为公司影响力的突破口,更有基金公司已从某老十家基金公司挖来了一名量化投资领域的明星基金经理,希望提升公司整体投研实力。
返本还源,积极提升公司投研能力也应成为浙商基金未来发展的重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