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的定义是一个常见考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具体考查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反选题,给出定义选出所描述的定义名称;另一种是描述例子题,选项中给出一些例子或俗语选出下列属于或不属于学习的是哪个。针对学员反映的易错点,现将学习定义的相关知识总结如下: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第一,学习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指当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般性知识经验时,这种学习不一定会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们却影响着人们未来的行为潜能。
第二,学习的变化是后天经验引起的,本能的活动不属于学习。人的发展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因素是自然成熟,另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自然成熟的变化不属于学习,如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是生理成熟的结果,不能称之为学习。
第三,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保持”。这强调的是学习的变化区别于因适应、疾病或服药引起的暂时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可逆的。但如果我们学会了游泳、滑冰、骑车、打球等,这些技能就几乎终生不忘。
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有其社会意义,这是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不同,因此,人类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动物的学习只局限于其自身的直接的经验。
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社会传递保存下来,而个体从出生以来,就是通过与成人的交往,通过在学校里与教师的交往,进行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经验;还通过与同代人的交往而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丰富的,这是动物学习中所不可能的。
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由于有了语言,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有了语言,使人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抽象的经验,因为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用巴甫洛夫学说来讲,由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给人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制,而且使人的第一信号系统也具有了与动物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儿童掌握了语言,以此为中介,才可能由低级的以知觉过程为主的心理功能,转为高级的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心理功能。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适应过程。
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由于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动物学习根本不可能做的。
总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将会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因此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
以上是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定义,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