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计算数学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数学系讲座教授。1990年至1998年执教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取得终身教职;1998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曾任数学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汤涛教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汤涛教授当选,这是深圳本土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随着汤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南科大院士人数已经达到20人,其中全职院士9人。
对于他个人而言,成为中科院院士对生活并无影响,心情非常平静,依然每天争取睡足八小时,最少也得七个小时,否则精力不够用;依然希望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带女儿逛逛街或者和家人出去吃顿饭,干点跟研究没什么关系的事,人不能把弦绷得太紧。
汤涛是首位深圳本土产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对南科大未来发展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包括吸引更优质的科研资源、推动数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吸引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等。他希望南科大培育的本土院士会源源不断地增加,成为常态,那么不出十年,南科大的人才实力将推动学校迈上更高的层次,这不仅是一所优秀大学的重要标志,更将提升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增选院士每两年一次,逢单数年推荐评选,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三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
今年3月份,南方科技大学提交了院士推荐表。经过两轮评选,在今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中,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有3位科学家当选为中科院新院士,除汤涛教授外,还有两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
截至今年,中国两院院士总数达到800人。汤涛开玩笑说,这是个非常吉利的数字,能入选院士候选人的都是顶尖人才,最终当选还需要一些好运气。以汤涛所在的数学学科为例,有25位院士具备推荐人选资格,加上有关学会的推荐人选,今年数学学科的院士增选推荐名额为30人左右,“按照全国30多个省份,平均每个省份大概一个人。”
6月份进行第一次初选,数学、物理、力学和天文组成的数学物理学部共有约100位候选人。经过院士们打分评议,汤涛所在的数学物理学部只有23人进入候选名单。11月初,中国科学院院士选举大会再对候选人进行面对面评议,汤涛等11位来自数学物理学部的候选人最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队伍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今年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为54.1岁,十几年前,中国院士的平均年龄在65岁。汤涛认为,做科学研究最能出成果的阶段,通常在40岁左右,充满创造力。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研究成果逐渐被外界认可。
2015年5月,汤涛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讲座教授,还为大一新生上高等数学课。汤涛说,一位好老师,40%~50%的时间做教学,50%~60%的时间做科研;一位合格的管理者,60%的时间做管理,另外40%的时间,做教学和科学研究。
教与学相长,科研与教书让知识温故知新。过去20年中,汤涛只有三年时间不在教学一线。跟年轻人打交道被他视为高校工作的乐趣之一,“给学生上上课,跟他们讨论问题,看到他们一点点成长,也是一种放松。”而作为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他说科研水平不行就是外行,外行人管内行终究有问题。在香港浸会大学工作了17年,汤涛每年参与科研基金申请的成功率在90%以上,就是得益于坚持科研、教学工作,具备极强的学术敏锐度。
办公室的小白板上,还留着一大串深奥的数学计算方程式,即使每天有繁重的管理工作,他也没有停下研究。“做研究最困难的时候是博士毕业后,当时自己已经独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汤涛回忆,“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如果有位老师告诉你,你就做这件事,做好了会很成功,那么就不存在痛苦了。你只需克服过程中的艰难,而不必承受因未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这10年虽然艰辛、痛苦,可他坚持下来了,也找对了方向,如今一半的科研成果都是这个阶段做出来的。而这10年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靠兴趣驱动。
“我觉得学习应该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说觉得这个是很辛苦的事,乐趣这东西实际上是慢慢培养的。”汤涛认为,做研究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坐车、坐飞机,他爱琢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着想着最后就有结果了。他佩服传奇数学家张益唐,能二十年三十年想一件事,做到极致。
他常跟学生强调,做科研一定要坚持原创性,得有自己的想法,“那些大家风风火火一窝蜂做的事,是给别人做嫁衣裳。”在申请院士的过程中,评委们所看重的,是申请人有没有做出一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汤涛1963年出生,安徽舒城县人,父亲是名军人,他小时候跟着家人东奔西走。“可以说十岁之后就往返于安徽和北京。学的知识非常零散,小学学了什么我都没印象了。”
不过汤涛的成绩一直不错,尤其是数学。上初中的时候,常有读高中的邻居家哥哥找他请教数学题。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汤涛考上了北京市第一批重点中学———北京市第九中学,他的人生从此“开挂”。
不过,从一个数学成绩不错的初中小男生,到国内顶尖的计算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老师成为他步入数学殿堂的引路人,“他们上课能够从第一分钟讲到最后一分钟几乎不用看笔记,你看他们的板书,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包括后来成为北大校长的丁石孙教授,都给我们上过数论课。我们现在的老师包括我自己,都达不到他们那种教学水平,堪称艺术!”
汤涛说自己3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数学。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守恒型移动网格方法,克服了移动网格计算的关键困难,使高维计算成为可能,被国际同行称为开创性工作;他推导出了有效的缩放因子公式,采用此公式的无穷区域谱方法大大加速了计算效率,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另外,对于非齐次守恒律的时间分裂法,他与合作者首次给出了收敛阶估计,建立的理论框架引起了多个后续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冯康科学计算奖等。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汤涛在学生时代遇到的老师成为他一生的表率,教学相长、立德树人。反观现在的孩子,他感慨说,教育环境太急躁,家长参与过多,对人才造成极大的浪费。
针对当前的奥数学习热潮,他直言,中国学生在世界奥数赛事上获得金牌人数最多,但有的孩子谙熟解题套路,却因此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对于数学的实质并无深刻理解。跟风学奥数、报杯赛,让奥数沦为名牌学校的敲门砖,一旦目标达成,孩子也随之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已经与家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孩子们在外读书,也都打电话给我表示祝贺。忙完这个月就到寒假了,孩子们也放假回家,一家人要去外边吃饭庆祝。我跟小女儿最喜欢吃辣,不过为了迁就不吃辣的太太和儿子,就不吃辣了。
我一辈子都感恩在高中时遇到的那些好老师,他们将知识以一种有趣、丰富而美好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过程。
记录今天的快乐,留下当下的美好!每天,我们身边有太多喜事发生,无论是喜结连理还是添丁进财、开张大吉还是金榜题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