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变味”的密切接触者电话:一条热线“降温”一座城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0-03-20 13:48 我要评论( )

这是六个人的团队,他们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24小时,轮流守着两部随时会嘟嘟作响的红色座机。 听筒的另一端是困锁在焦虑中,等待帮助的求助者,简单的电话号码,仿佛成了打开

  这是六个人的团队,他们在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24小时,轮流守着两部随时会嘟嘟作响的红色座机。

  听筒的另一端是困锁在焦虑中,等待帮助的求助者,简单的电话号码,仿佛成了打开焦虑困锁的密码。

  在襄阳市疾控中心工作的刘敬东觉得这条热线已经完成了开设的初衷,可她没有想到,但也必须承认,这座陷入焦虑的城市正被一通通电线分,襄阳市首次公布有关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路线的通告。

  “广大市民如发现与以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或相关线索,请立即向襄阳市疾控中心报告。”这是通告的结尾,文末额外附着两个座机号码。

  这条起初是为了接听“报告”的热线同步开通了。守着热线的六个人,除了刘敬东,其余五人皆是团襄阳市委公开招募的医疗志愿者。早在2月2日,团襄阳市委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持有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医护志愿者支援战疫一线。这次,这些志愿者们的战场从隔离区延伸到了电话旁。

  六人团队中,李天仰是唯一的男性,不满27岁的他是揣着一定要去第一线的心思报名参加医疗志愿者的,可结果,他在后方当起了电话接线员。

  “有的朋友也报名参与了医疗志愿者,现在,已经战斗在隔离病房的最前线,我没能深入病区,说实话,刚开始是有心理落差的。”

  为了保证热线小时畅通,六个人的团队,分成三组三班倒。早上七点半,负责白班的志愿者就要到位,除了中间吃饭的时间,要一直守在电话旁,下午三点半,负责中班的志愿者便会接过电话面前的凳子,等到晚上十点,晚班的志愿者来到值班室,守着电话九个半小时。

  “热线刚刚开通的时候,一个班次,两个负责接线个电话,然而其中真正汇报自己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例的,只是较小的一部分。”李天仰在电话一端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情绪。

  “我记得,一位拨打过我们电话的老奶奶,电话刚接通,另一端就是止不住的哭声,那种声音的撕裂感,是能戳进心里的。她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系上儿子,自己又不能出门,也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解决,看到我们公布的电话,她就打过来了。”

  李天仰觉得这种情况是能够理解的,无数的普通人都是焦虑与恐惧情感中的“溺水者”,他们只能尝试抓住自己可以看见的东西,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放手。

  “我们能帮那位老奶奶的十分有限,我能做的仅仅是,让她在家里找一找户口本,查看孩子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打给警察局,让民警去排查,她的儿子是否因为患病安置在医院,或者因为疑似隔离在定点酒店。”

  但李天仰清晰记得,这通电话的结尾,老人的那一声“谢谢”有多么激动高昂,“那种焦虑得到缓解后的如释重负,那种看到一丝希望的欣喜若狂,哪怕只听声音,你也能特别清晰地感同身受。”

  那一刻,李天仰开始发现,没有什么绝对的一线概念,你在哪里与这场疫情战斗,哪里就是你的一线。

  刘敬东告诉记者,截至3月5日,襄阳市已经连续9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关于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通告,从2月23日起,一共只发布过两次。

  “2月25日之后,襄阳就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有关密切接触者的报告电话越来越少了,有着具体诉求的电话开始明显增加,这条热线存在的意义也开始发生变化。”

  何敏勤始终记得自己通过电话帮助的一个家庭。那是一对老俩口打来的电话,他们的孩子由于精神原因长期生活不能治理,但却被隔离在酒店观察,老俩口担心孩子的状况,想要去贴身照顾,想求助,把电话打给了这条开通的热线。

  “那天是下午两点左右接到的电话,通话期间,孩子的母亲一直在哭。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可能更能理解那种担心与痛苦,所以我就想着试一试,去做点什么。”

  多次辗转,一个小时后,何敏勤联系上这对老俩口孩子所在的酒店,由酒店负责人将这一特殊情况上报给相应主管部门。下午六点,何敏勤再次回拨电话的时候,这对老俩口已经坐上了去酒店的车。

  “我觉得这是本能的帮助,这场战疫中,不是所有的‘战士’都在冲锋,但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可或缺。”何敏勤习惯在每次通话的结尾,补充一句,“如果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们。”

  曾经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工作了6年的蒋明珠,这些天接到过要求转院的病患家属电话,也接到了一些已经符合出院标准但社区不愿接收的投诉电话,甚至有想要捐菜但没有人进行对接的菜农电话。

  她觉得自己现在更像一个“疏导者”,“来电的每个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已经付出了自己能做的所有努力,可自身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没有理由不去做点什么。”

  安抚想要转院的病人,分析转院的风险,提供有效的帮助;联系社区,妥善接收已经解除观察可以返回社区的康复人员;对接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市场保障组,帮助菜农对接待捐的蔬菜。

  不拒绝任何一通有诉求的电话,不放过任何一件看似具体而微的事情,蒋明珠觉得虽然没能去一线,但是做点实事儿,是一种别样的满足感。

  随着疫情不断稳定,近期的电话又少了很多,那天,邵宝莹正好负责夜班,晚上12点左右,她正准备在值班室休息一下,电线岁的女性。

  这位女性的丈夫确诊后,一直在医院隔离治疗,其他家属也都被分开隔离观察,她不知道丈夫现在的情况,自己所居住小区里的居民,又对他们一家人唯恐避之不及。外界对她和家人过分的议论和她自己本身的焦虑产生了叠加。

  “电话打来的时候,她的状态非常不好,她也知道这不是心理咨询热线,可她真的憋不住了,我记得这通电话打了很久,我一直在听她讲,偶尔陪她聊两句积极的事情。最后,她告诉我,自己感觉好多了。”

  “我真切地感觉到她心情的变化,其实很多时候,这条热线只是把我们和电话另一端的人连接在了一起,共同地去分担压力,解决问题。”邵宝莹觉得,在这次疫情面前,只有抱团才能取暖。

  志愿者李木子在采访的最后说了一句话,“面对疫情,这座城和城里人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就想做一个端着冰块儿的降温者,让这座城和城里的人都冷静下来,再抱成一团,迎接终将到来的胜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逸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鞍山:“一对一”补课也违规举报电话“全公开”

    鞍山:“一对一”补课也违规举报电话“全公开”

    2020-03-20 13:49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