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界与思想界醉心于各种‘先进观念’本身的时候,《野草》呈现的,却是鲁迅以自己的生命感知到的同时代历史脉搏。他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麒麟皮下看见马脚,于点头恭维中看见杀机。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好名称好花样,这一切都有可能是‘作伪’。“——孙歌《鲁迅的“不容已”》
今天是一个教育花样频出的时代,是一个语文名称泛滥的时代,也是一个流行“作伪”的时代。不然叶圣陶先生70多年前提出的语文教学三大弊端何以依然存在:“弊端一: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弊端二:在作文的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弊端二: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读到这些文字,我惊诧了。七十年前,战乱纷飞,教育落后。无论教育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与今日相比。但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却如此相似。难道我们的教育专家一直都在“作伪”?
再看叶圣陶先生所提:“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七十年前,就已经把语文教育的目标说得如此准确。今天我们的理论不就是把叶老的话,换着方式说吗。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国;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反思如今的语文教育,是在“行”吗?只是在“考”啊,我们课堂上所学不都是为“考”吗?
“国文科,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我们训练学生养成习惯了吗?我们的训练着眼的是一朝一夕的“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写作技能”的提升。“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叶老七十年前就告诉我们这不是妥当的办法,我们却一直妥当的用着。
七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发射出一道道金光,全被教育的功利避开。今天我绕过时代的新鲜的教育新名词,教育新理念,绕过那一个个专家。我翻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寻找教育的真谛。
学习语文很重要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
最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如书中所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
吕叔湘老师写的序,清晰明了直接点出叶老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 一 语文是工具。——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也意味着我们教...
迄今为止,一谈到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否定的意见总是多于肯定的意见。笔者不打算在这里评价这个问题,我想指出的是无论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