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校竞争日趋激烈,伴随名校推免生比例“攀升”,有人更换了学校,有人自暴自弃不再复习。各大高校的贴吧里也不乏“太坑了”“压力山大”“没希望了”的说法。
由中国教育在线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比较高,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接近八成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我们的向上之路是否越走越窄?”在还未打响却已硝烟弥漫的考研战场上,一些普通高校大学生充满疑虑。(中国青年报11月25日)
可能这些同学没有意识到,把考研视为“向上之路”,恰恰是当前部分学校对待本科教育,与部分学生对待本科求学、考研的最大问题,本质仍是“学历至上”。这不但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当前最难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而且也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研究生教育“泡沫”。
从高等教育的定位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与我国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等教育结构,应该是10%的进行通识教育,90%的进行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我国约60%的高等教育学校都追求办综合性大学,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以及部分高职院校,都想着提升学历层次(高职院校想升本,升本后脱离职业教育定位)。
2014年,我国提出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的战略,但对于“转型”,不少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并不积极,还把“转型”视为降格。其实,这些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就应该是进行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由于办学定位偏差,不安于职业教育定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就以鼓励、组织学生考研作为办学的重要方向,给学生灌输考名校研究生才能实现“向上”流动的观念,甚至把大学变为“考研预备班”。这不但是对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自我贬低与矮化,还导致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育严重变质,学生们只重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要考的科目,非考研科目就边缘化。这样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接受这样教育的学生,如果考不上研究生将很难就业;就算考上,由于没有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在研究生阶段的发展也很困难。
这也是我国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实行推免制度的原因,旨在扭转应试考研,引导高校给学生完整且有质量保障的本科教育,以及让学生重视本科学习。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反对推免制度,认为还是用考试成绩录取才公平,这在“应试考研”既让部分本科院校偏离办学定位、整体本科教育质量低,又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现实下,已经难以引起舆论反应。
简单来说,国家必须坚定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破除“应试考研”,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回归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而非学历为导向办学。
只有提升学历,才能实现“向上”流动,这是学历社会的成才观,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这一观念将扭曲学校办学和学生的成才选择。按照这一观念,是不是所有本科生都要考研,才能实现所谓的“向上”?进而,所有研究生,也都必须考博,才能被视为“向上”?如果持续坚持并给学生灌输这一观点,我国学生的成才选择会很单一,真正的向上之路也会越来越窄。所有高校都想办综合性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我国社会真需要那么多研究型人才吗?
当然,只有研究生推免制度,尚难以改变部分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要让学校有正确的办学定位,需要改革对高校的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对人才的评价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安于职业教育定位,并办好高质量的本科职业教育,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在这一办学定位之下,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读研,属于个体的规划,而就算读研,其首要目的也非提高学历层次,而是提高能力,这才能拓宽个体的发展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