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首先来看澳大利亚。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澳大利亚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界限很模糊。一方面,幼儿园在让孩子们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另一方面,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的生活仍然像是在幼儿园里一样。
从澳大利亚师范生的角度来观察,很多学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所学专业针对0到12岁一贯制的幼儿和儿童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将教师分为幼儿园老师和
小学老师。澳大利亚的低龄儿童教育者很多都是既能教托儿所、幼儿园,也能教小学,这种师资力量的打通将整个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之间在教育衔接。对于很多
四五岁的孩子,家长会安排他们进入学前班,学前班的作息时间和小学一致,九点上学三点下课,但课堂里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试,虽然老师会有针对性的教
一些东西,但孩子们主要以玩为主。到了小学阶段,学习有了教学大纲,孩子们要开始和老师一起系统的学习造句、算数等科目,但孩子们仍然没有标准课本,回家
没有第二天必须要交的作业,生活中游玩的时间仍然非常。很多孩子甚至觉得小学和大龄化的幼儿园一样充满乐趣。
澳大利亚的幼小衔接是一个较为长期而且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往往从孩子四五岁开始到小学二、三年级过程中,孩子并不会突然出现不适感,而是一点点
发生变化。此外,澳大利亚政府层面有一些专项纲领性文件,比如在2010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都推行幼小衔接计划与实施模式,目的在于帮助
本地幼儿园和小学以及其他一些机构能够多元合作,一起致力于更顺畅的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澳大利亚很多幼儿园会组织类似参观当地小学,让孩子和小学高年
级的同学之间进行老带新的配对活动,让孩子和当地的小学生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来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小学会印发一些宣传小册子,例如小学一年级的生活是
怎样的图册给幼儿园小朋友,通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更顺畅的实现幼小衔接。
再把视线转向俄罗斯。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俄罗斯为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最重要的举措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直接将一些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合并到一起。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连成一个整体,学生只要不转学就可以在一所学校读到高中毕业。
张舜衡介绍,幼儿园可以看作是小学的学前部。在幼儿园最后一年时,学校会为幼儿园派去小学部的教师给孩子们上俄语、数学等学前课程。孩子从幼儿
园升入小学后跟熟悉的老师上课,并不会感到特别生疏。除了教育体制改革之外,俄罗斯还有很多传统的仪式来让孩子们感受小学开始的特殊意义。2010年莫斯
科教委决定在开学第一课向学生们讲授国家和民族胜利史、包括军事、外交、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内俄罗斯的光辉历史,当年的第一课被命名为俄罗斯人民的伟大
胜利,既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加加林飞向太空50周年、1988年汉城奥运会苏联篮球队战胜美国队等。除了胜利课之外孩子们还要学会一首歌
曲。除此之外,很多学校保留着一个传统仪式,高年级男生要将一名新入学的女孩子扛在肩上并送出一只大铃铛,女孩坐在高年级男生肩膀上敲响第一声铃声,该铃
声则标志着新学年的开始。作为人生新起点,俄罗斯小学生入学服装非常讲究,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换上带有卡通图案的童装,男生通常非常绅士的穿上白衬衫,黑
色西服配领带,女生通常穿裙装,外面套上白色蕾丝的小围裙,头上再扎两个白色蝴蝶结,极具民族特色。
最后再来看日本。日本一直比较受重视幼小教育衔接问题。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育界人士开始重新审视幼小衔接制度,不再将幼小衔接狭义地看成是
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让幼儿园和小学携手做共同的事情——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介绍,每年4月初是日本一个学年的开学季。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入学前最令孩子们感到不安的是上下学,因为不
再有家长接送,另外如果不明白时,自己失败时应该怎么办等。以前孩子们会对小学环境感到不安,随着校方和家长采取的对策和努力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
每年小学的运动会都会为学龄前的孩子准备项目,由家长陪伴孩子自由报名参加。
学校会组织准备入学的孩子参观小学校舍,为家长开说明会等。为让孩子逐渐适应,入学以后一段时间只上半天课,之后增加下午一节课,过一段时间才
增加到正常课时。上课的内容非常浅显,幼儿园基本不教授小学学习内容,小学从最基础的开始教,在课堂还会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帮助孩子们可以独立照顾自
己。作业量非常少,很多学校安排的作业是好好吃饭、认真刷牙、抱抱家人、按时睡觉、起床等。另外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对新生的帮助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在入学
典礼时每个一年级的孩子由一位高年级的学生手拉手带领到指定的位置,运动会时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帮助列队做好比赛准备,这些都给新入学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