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信息主要是指事实和数据的某种集合,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息。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理解、分析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应用的能力。所以,人们应该从获取信息转变为获取知识。对中小学生来讲,信息量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多的电子化信息泛滥,是对学生的摧残,学生不仅不会乐学好学,相反,还会因信息超载产生认知倦怠、厌学等现象。学习的重点在于内化,在于与知识的深度交流与互动。电子书包进入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书本“电子化”,而是要提升信息的有效性,越有针对性越好。
电子书包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然而,一些教师在利用电子书包授课时,会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如果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堂课安排的内容太多,进度太快,信息切换过于频繁,信息呈现过于花哨,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科学地处理技术使用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重视启发性原则,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安排适量的活动去探究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