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建设”“解决好一些家长反映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快课桌小影响孩子健康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办好教育留住人的内容,引得省人大代表曹永鸣深思,建议代表们为办好龙江新时代教育发声。
“我呼吁让劳动教育回归!”曹永鸣说,当前,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劳动,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并非个例,这使得我们在今天将教育改革的目光重新聚焦劳动教育,呼唤其归位。
“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五育并举’‘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被再次提及,这无疑将劳动教育的‘指挥棒’重新挥起。”在教育一线工作三十年的省人大代表杨艳杰说,“我认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应该为久坐书房的‘小皇帝’‘小公主’打开一扇通向劳动的窗户,为他们走好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加强劳动教育?又怎样补齐这块“短板”?省人大代表闫宏斐说,劳动教育应把握技能与精神相结合、社会实践与责任担当结合的内核,引导学生成为有大德大爱的人。她建议,学校要着力建设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教学体系,探索构建涵盖动手实践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开展检查指导,整合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基地,形成立体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省人大代表何晶说,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劳动教育重“术”,更要重“道”。孩子挑食、随意剩菜剩饭是因为不懂得“一粒米”“一滴油”“一寸布”的来之不易。劳动教育要从尊重劳动者开始,将珍爱劳动成果这一修养根植于孩子内心,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贯彻落实好一系列加强劳动教育的政策,让劳动教育“强势”回归。省人大代表张海燕说,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作,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她建议,鼓励职业学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推动校内外教育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