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采纳数:74405获赞数:235852无锡机电分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无锡机电分院文化课科研指导委员 无锡机电分院骨干教师负责人
展开全部自主教育理论强调不管孩子,这里的“不管”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不管中“管”,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的空 间。自主教育反对对孩子的强制与命令,对孩子的灌输与说教,对孩子的压抑和打骂,对孩子的溺爱和言听计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不仅适用于年龄大的儿童,也适用于年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品德和习惯,具有哪些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首先要要求自己有相应的修养和行为举止。不要以为身教重于言教是孩子长大之后才应当注意的事情,对孩子早年的影响也会贯穿发展的始终。
激励启发式教育与强制教育是对立的。激励教育是在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发展。启发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学和从事她们不感兴趣的事情。而是捕捉孩子身上将要显露出来的,或是孩子尚未意识到的对事物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她们的潜能,使孩子能在自身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快乐的生活。
寓教于乐,是一种愉快教育。用“乐学”取代“苦学”,否定了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令人厌烦的、被动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产生逆反、逃避心理的过程。它主张的是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使孩子能够生动、自主的学习,可以快乐、活泼的发展。
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实际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孩子的哭闹,孩子的微笑,都是与父母沟通的方式,传递给父母关于她们自身的信息。心理学一项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孩子以后成就最重要的早期因素是她们的父母是否真心地钟爱她们,在她们的生活早期是否生活在亲子间融洽的感情环境里。父母是否始终与孩子处在感情上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状态中,以及分享快乐与痛苦,分担忧愁与困难方面。
自主教育理论中的沟通,不仅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还包括父亲和母亲以及与家人的教养观念和经验的沟通,孩子父母间的沟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父母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更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从老师、从孩子的同学那里,看到孩子离开父母的另一面。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怎样的爱才是正确的,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的呢?爱孩子是把爱心和亲情带给孩子,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更不能以金钱作为标准。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满足能表达对孩子的爱。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份关心,都是表达爱的方式。过分的爱是溺爱,过分的关心就是过度的保护。
父母唯孩子的命令是从,要什么就给她们买什么,让父母干什么父母就不能不干。这样是没有亏待孩子,在物质上没有亏待孩子,可是在思想和精神上却是亏待了孩子。这样宠爱出来的孩子只会养成惟我独尊、任性的坏毛病。等孩子长大了,想改正都困难了。
爱的目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孩子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既然父母要创造一个快乐与充满爱的环境给孩子,孩子需要悲伤和痛苦吗?既然现在物质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生活安定,父母又是如此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孩子还能够遭遇挫折吗?
答案是孩子不能够不经历挫折。儿童生活的外部环境与儿童之间总会有不适应的地方的,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产生痛苦、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如果父母总是尽量的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这样的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在将来独立的人生路上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容易被困难击倒,再也站不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