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接连曝出教师性侵学生等师德违规行为,掀起舆论风波。记者上午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上获知,教育部等七部门已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应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意见还明确,各地应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等开展集中治理,严重违法违规者将清除出教师队伍。
在招聘引进上,各地各校要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在考核评价上,各地各校要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各地应加强政府督导,将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测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师德师风问题多发的地方开展专项督导;同时,应加强学校监督,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并强化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教育主管部门反馈,将监督评议情况作为学校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地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建立并共享有关违法信息库,健全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