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乃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经验。研究历史者众矣,然对于教育史之研究可以说乏善可陈,对于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始于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舒新城的《教育史大纲》等,然而教育史在教育学的知识体系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历史之目的在于指导当下,对于教育史之研究之目的也无外乎此,故在当下的招聘类考试当中中国教育史也常作为考查之列。兹利用此一小文梳理一下中国教育史之若干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育史简言之即教育的发展历史。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顺序,这样在记忆这些知识点时才能够做到脉络清晰。中国古代教育史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奴隶社会和所谓的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包括三个比较大的历史时期:夏、商、周。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略微特殊,包括了两个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属于奴隶社会末期,战国属于封建社会初期。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简图。
中国的所谓封建社会就要更复杂了上至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跨度很长也要更复杂,很难说尽,故本次分享我们只就中国奴隶社会的考点进行分享,第二部分在介绍封建社会的知识考点。
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始终,然而学校的出现要晚的太多。在中国最早的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名之曰“庠”。它最早是一个国家赡养老人的场所,因老人经验丰富于是很多年轻人都聚集过来学习于是产生了这种早期的学校。这一事实在教师招聘类考试当中也经常出现单选。
西周时期中央政权的统治力极强。教育权力牢牢的抓在手里。形成了当时“学在官府”政府垄断教育的典型特征。充分展现了中庸当中所谓的“天子命之然后为学”。那么在这样的学校里面学的内容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六艺”即“礼、乐、射、驭、书、数”。该点容易考查多选。尤其要注意的是六艺也是整个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当时的学校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所谓国学指设在都城内的学校,乡学即国都外的学校自然均属于官学,为政府所办自不待言。
那么私学产生于何时呢?普遍认为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即孔子生活的时代,也可以说孔子是私学的典型代表但不可视为私学的创始人。
私学在战国时期十分繁荣,出现了九流十家百家争鸣的现象。而在众多流派当中儒墨两家为显学,最为流行也值得注意,易出现选择题。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儒家自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社会基础很大其流行就不过多解释了。墨家代表的是小手工业者故也能流行。战国后期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属于封建社会时期内容,我们下期进行分享。
封面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封面号平台的观点,与封面号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封面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