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优秀的教学将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去建构更好的机会。
“大爱都是相朴素和拙厚的。它琐碎而又细小,藏在生活的某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里,像一滴水渗进土壤,像一缕烟散在空中,平和淡远,却又挚情浓烈。”
比教学艺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是一个“爱”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教育是一种唤醒与引出,教育是一种鼓励和激励,教育要顺其自然。教师是援助者、指导者。
教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就是一本书。要让学生从教师这门课程和这本书中读到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力量,学会做人。浑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教育机智,给学生以灵气。
良好的教育使一个人起码获得三种益处:具有并维护人的尊严、对社会有用、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但又不被国家所奴役。好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也就是使他真正成为他自己。
不能单纯把教育视为使国家繁荣、强大的工具因而才重视教育,更应该把教育看做是塑造国家、改造国家的基石。
一切不看对象的超前和拔高的教育都等于摧残孩子,是在用成人都难以承受的重负将他们压垮。
在教育上亟待破除的一个偏见,就是以为只要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就能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天才。
所谓“天才教育”的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
教育不可能制造天才,却可能扼杀天才。因此,天才对教育惟一可说的话是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
每个人不一定有出众的才华,但是每一个人经过教育努力便能成为真正伟大的人,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理想。如果能够好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与才能,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好好为人群社会作出贡献,便是伟大的人。(11页)
目前在过度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成人”的教育,被忽略了,而“成才”的教育也因为过度重视以“笔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就的结果而受到很大的伤害。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把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有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我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普遍的漠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现代教育已实质性地演变为一种“训练”,宏观世界的目的在于通过特殊智能的训练而胜任某一种职业,从而使教育萎缩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这绝非线页)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倍加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我想起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性中最可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常识。可一些教师对学生随意地批评侮辱甚至是体罚、变相体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是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的“可爱的错误”。保护,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梦是一种内在的对美与善的向往,梦浓缩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生活的一种预演。梦,尤其是孩子们的梦,美丽而又脆弱,它实际上是孩子们柔嫩心灵的化身。我们不要轻易打破孩子们的梦。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用我们无形的手碾碎他们的梦,剥夺了他们做梦的权利。孩子们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窄,属于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失去了梦想的激情和能力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收起更多回答(1)为你推荐:1 2 3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