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月)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系列发布会上,发布了2016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其中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书系》首批成果中的《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出,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减少不平等提供“样板”,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这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目标之一。《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出,在减少不平等的实践中,中国从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理论,就是不断完善经济收入与社会发展的制度结构和空间结构,从制度设计和空间优化两个方面来系统性开展减少不平等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就是制度结构和空间结构均衡发展的双重结构理论。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4.0%,基本上消灭了青壮年文盲。报告认为,在减少不平等问题上,中国从整体和全局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在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面,进行积极主动的政策干预和引导,提高不同人群之间在经济收入上的平等程度,而且还积极在不平等的源头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和发展教育,确保人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一个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做到了保障每一个孩子享有接受良好育的机会,这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研究指出,中国在减少不平等进而不断向前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上,重点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协调运行的新机制,不断舒缓和解决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突出矛盾,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平等的现象,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进步。这一模式可以给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本次发布会共发布十项研究成果,既包括涉及重大理论的中国道路、错误思潮批判、一带一路等问题,也包括涉及现实的收入分配、城市化模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九位项目主持人分别作了主题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