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立新通讯员王天润段文聪)“近年来经常参加河南省南召县检察院组织的活动,这让我有机会对该院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未检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河南省人大代表赵昭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凡是老百姓能想到的,检察院不但想到了,而且做到了。”赵昭说,在上一次参加了南召县检察院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后,对一起未成年人性侵案留下了深刻印象。犯罪嫌疑人被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获刑,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案子就此办结。可是,办案检察官却放心不下这个弱小的女孩。当了解到女孩家中生活贫困的事实后,为她申请了司法救助金,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转学。“这些都是需要用心用情才能做到。”赵昭说。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万事宜早不宜迟’,南召县检察院未检工作在‘早’字上做足了文章。”赵昭说,首先是“早预防”,南召县检察院主动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合力构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社会互动网络。今年,已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3次,督促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检查2次,联系交巡警部门在学生流量大的关键路段增设交通巡逻安全岗3个。其次是“早发现”。该院建立了黄、橙、红三色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预警机制,整合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力量,强化了工作的针对性,实现了分类、阶梯式矫治。第三是“早处置”。该院选派15名检察官担任重点学校法治副校长,坚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向师生家长公布检察机关的帮教救助电话、微信、QQ等,提供“菜单式”服务。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南召县检察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全面贯彻执行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积极开展附条件不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全面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矫治矫正;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分押、分诉制度,对初犯、有明显悔罪的未成年人,采取非羁押诉讼等。今年以来,该院已帮助3名失足未成年在校生实现了继续求学的梦想。
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南召县检察院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也给赵昭留下深刻印象。赵昭说:“检察机关自编自导的法治小品,把这些信马由缰惯了的未成年人从手机和网游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分辨真假善恶,真正起到了把未成年人犯罪风险降到最低的作用。”
南召是个山区县,农村留守儿童分散,接受教育的途径、内容方式与城市儿童有异,赵昭建议检察机关能够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山区的村村落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