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小编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1)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仁义,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教育影响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
(2)如何教育我们常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然这句话现在被很多人和很多机构利用,成为他们拉拢生员,鼓动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爽快 掏腰包的口号。这是一种社会讽刺。我们不能把“教育从娃娃抓起”变成“敛财从娃娃抓起”虽然中国人在偷换概念方面一直后继有人古有遗风,在视察蜀山人民公社时曾说过“品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因为他们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嘛!”在教育前面加上“品德”二字意义很大。如果不限制教育范围,那可能变成这样。
(3)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三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还处于不能换位感觉阶段,也就是说如果教左右,必须镜面示范:认左边时,成人站在对面,必须举右手,认右手时,成人在对面须举左手。辨别左右有时成了一个孩子某个时间段很难的事,其实是成人不知道孩子的镜面认知方式造成的。
(4)父母要以自身行动来教孩子。比如跟孩子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个身有残疾的乞讨者,父母应该将钱给孩子,让孩子将钱轻轻放在乞讨者的面前,如此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又比如在街上吃完零食,就让孩子将垃圾扔于垃圾桶中,不要乱丢。倘若父母顺手丢弃,会让孩子以后都没有爱护环境的意识。
早教对象只是孩子:早期教育不是对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着的教育。父母与养育着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对话,互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输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管输,教育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孩子内在力量达到自我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的学习。
过早定向培养: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希望的延续,父母希望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以实现。因此,常不顾孩子的兴趣而对其进行定向培养,或根据孩子一时表现出来的兴趣而过早地定向培养。这些做法同样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多方面的,而且混沌、朦胧、多变,尚处于不定型和继续发展期,比如: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又迷上跳舞或是踢球,故此时期不宜过早定向。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分析其是否适合孩子发展。因为不可否认的是,一人要想在某些方面(比如艺术类)有所成就是需要天赋的。总之,学前教育要注重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特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