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房地产业的日趋红火,许多“一个店面几个人,一桌一椅一电话”的房屋租赁中介公司纷纷涌现。近日,记者探访了一些中介公司,发现了他们骗人的种种花招。
在五角场附近的邯郸路上,记者用眼睛瞄了瞄路边的散发传单者,那些颇具“职业敏感”的民工,立刻围了上来,拼命往记者手中塞传单,不一会儿,记者手中就拿到了七八张传单。一个留着长发的男青年让记者说说要求。记者回答:“五角场周围,两室一厅,简单装修,1000元左右。”他立刻说有一套房子符合要求,只要400元。400元在这个地段租一套两室一厅怎么可能?看记者还有疑虑,男青年便提出带记者到他的公司去看看。他带着记者东转西转地走了10多分钟,在一条小马路旁一栋破旧的居民楼前停了下来,底楼一个放着“租房请进”牌子的房间,就是他所谓的公司了。里面放着一些破旧的家具,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中年男子自称是老板,旁边还有一个妇女在哄着不断啼哭的孩子。他告诉记者,这套房子已经借出去了。记者表示对传单上其他的房子也有兴趣,他支支吾吾地找了一大堆借口,就是不给记者看房,并拿起电话联系了一会儿,说这几天就会有几套不错的房子,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这时,记者发现,有三五个青年男子不知何时围了上来,赶紧留下一个莫须有的电话溜了出去。
之后,记者又按传单上的号码给好几家中介公司打了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一样:这些房子已经租掉了,要的话另外帮你介绍。一个“爽气”的老板索性说,这是我们的广告。原来如此!
花招之二:花言巧语骗取看房费消费者听了介绍后有满意的房子想要实地看看,须向中介公司缴纳一笔钱,这就是所谓的看房费。这笔钱,从2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租赁成功,这笔钱可以在中介费中扣除;如果生意不成,这笔钱也不能退还。成与不成,中介公司都可以“旱涝保收”,说动消费者看房,就成了挣钱的关键。
记者按房源传单上的地址找到了国定路上的一家中介公司。小老板给记者看了几套房子的资料,并力荐其中的一套,从房型到环境,从装修到电器,无一不好。于是,记者答应看房。他开出了100元的看房费,说是不成的线元,记者跟他讲了许久,他才将价码降到50元。
他与记者签了一份看房合同,里面明确规定了承租者不得私下与房东联系等义务,对于他自己,只含糊地提了一句,必须尽快帮顾客找到满意的房子。
记者随他来到房子所在地,小区的绿化与一般的小区无异,房子又小又旧,完全不是他所说的那个模样,记者自然表示不满意。他倒也无所谓,很热情地表示还会尽快再帮记者找房,但之后便渺无音讯。记者打电话去询问,他也总是说没有合适的房子。那份含糊的合同,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记者交的50元钱,自然是打了水漂。
顾客上门,总得有房应付,可许多房东不放心将房子委托给中介。一些中介公司就隐瞒自己的身份,而以大学生等令人较为放心的身份出现,骗取房源。
在复旦大学周围的一个中介公司,记者听见20多岁的小老板真诚无比地跟房东打电话:“我们是复旦服务部的,受我们同学的委托帮他们找房子……”可是公司里没有任何东西表明这里跟复旦有联系。小老板自称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3年级的学生,说自己在勤工俭学。可是记者让他出示学生证,他说没带在身上;随口问了他几个简单的操作问题,他也答不上来。
熟悉一些后,小老板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让人在周围的几个小区内贴上这样的启事: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因学习需要想在外面租房,需要从一室到三室的房子若干套,并留下联系电话。过上两三天,总能收到一些房东的电话,许多房源就是这么来的。因为顾客大都也是学生,中介公司去房东家看房时,隐瞒身份,假称是自己的同学。这样,如果谈成了,就不必签合同。而没有了合同,自然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公司家当简单,又缺少正规手续,常常出现今朝开门营业,明朝就人去楼空的事情。消费者若遇麻烦,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王先生经一家中介公司介绍,找到了一处颇为满意的房子,与房东见过面后,付了几个月的房租住进去了。不料一个多月后,一对老夫妻找上门来,说房子是他们的,是其儿子趁他们不在把房子租了出去。老夫妻坚持要他搬出来,“房东”又找不到了,王先生只好去找中介公司理论,没想到中介公司已经不知去向,王先生只好自认倒霉。
针对租房中介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中介公司时,必须看看他们有没有工商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和房产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对该公司的规模、有无固定经营场所、资金实力如何、社会上的信誉如何等情况也要了解。
此外,要具体地查看合同书的内容,租房地点和范围、居室大小、设备和价格、一旦违约中介机构应负的责任都要在合同中注明。对中介公司提供房源的房东要查看其是否具备《房屋产权证》和《房屋租赁许可证》,并查看房东的身份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