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峰
21世纪,是读图的时代,更是数字化的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覆盖,在庞大的手机族面前,国内纸媒读者锐减,许多报刊杂志迎来了“灭顶之灾”,遭遇关停并转的厄运。然而,《陕西市政》这本内刊杂志,却顽强的抗拒着这股的风浪,不仅没有关停,反而越做越强,读者群越来越大,成为了陕西行业杂志的佼佼者受到青睐。
这份成绩的取得,不得不感谢她的总编辑许衙评(原名许亚平)先生。
1998年10月,许衙评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转业,而我也恰巧在这时被《企业信息报》编委会派驻到咸阳记者站担任站长。
记得我是在1999年年底参加咸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宣传工作会议上,认识了市绿化处负责宣传工作的许衙评。他个子高挑,言行精干,待人和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单位写宣传报道文章的通讯员,我是采写企业动态的记者,共同的工作性质和摄影业余的喜好,让我们一见如故,自那以后彼此的接触也就多了起来。这种巧合的机缘、居然让我们成为莫逆之交,挚谊之情延续至今。
1963年12月,许衙评出生于陕西兴平豆马村。豆马村是远近有名的大村庄,民风淳朴,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饱受熏陶,加上“耕读世家”的书香气韵浓烈,父亲许复斋出身农民,曾在公安局就职,写得一手好字,母亲黄宝珍虽未读过书,但勤俭持家、养育子女,因为当时家庭比较清贫,让自幼聪慧好学的许衙评,从小就养成了勤奋上进、淳朴善良的秉性,胸中装满了摆脱贫穷、成就事业的大志。
1980年高中毕业且补习后,仍未考上大学的许衙评,1982年便产生了“报名参军”的念想。这年10月,他征得父母同意后,顺利通过了征兵验收,穿着新军装,胸戴大红花,在锣鼓的欢送下,坐着大解放,背着铺盖卷,告别父母长辈,从兴平火车站乘坐绿皮火车,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沙漠戈壁,担负起了保家卫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服役的神圣职责。
1983年秋,许衙评在新疆库尔勒服役时在营区旁的香犁园留影。
在部队那16个枯燥而难忘的春冬秋夏,许衙评与战友们一起经受着沙漠刺骨寒风和高强度紫外线的残酷侵扰,面对漫漫黄沙、人迹罕见的戈壁沙滩,他站岗放哨、训练实演,刻苦学习、考入军校,毕业回到基地后又承担起导弹卫星通信测控跟踪任务。
多年的磨炼,奠定了他坚毅不屈、力求上进的性格,成就了他从士兵到军官、从技术员到作训参谋、从学员区队长到基层指挥员的曲折历程,更为他后来半路改行、成为能文会武的全才积累了宝贵的人生阅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8年10月,许衙评和其他战友一样,饱含热泪,告别了洒满汗水的基地雷达测量站回到地方,被安置到了咸阳市城建局下属单位城市绿化管理处工作。
因为有着部队管理团队的资历和经验,1999年年初,他便被任命为管理科科长,率领10多名绿化执法人员,担负起规划区域内约50平方公里道路绿化及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庭院的绿化管理执法工作。对内,他制定完善了考勤、巡查等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城市绿化条例》及咸阳市出台的实施办法等条例法规,部门实事半军事化管理,边军训边工作,提升了执法队员综合素质;对外,他经常亲自骑着三轮摩托车熟悉情况巡查路段,和大家一起勘察现场,而且按照程序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及时处置每一件损绿毁绿事件。记得有一年,为维护绿化设施和成果不被侵害,被施工方打伤住院,华商报等媒体还作了报道。
回到地方几乎年年是先进,2001年7月,他荣获了咸阳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第二年,就担任了单位的工会主席。
2016年7月4日,时任咸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工会主席的许衙评为单位职工过生日。
许衙评毕竟是部队大学校培养出来的干部,他敬业勤奋,早到晚走,认真学习,用极短的时间,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熟悉和掌握了工会相关业务。他不但经常深入基层大队,了解人员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而且坚持走访看望离退休老干部和贫困职工,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及时向单位行政主官反映职工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经常组织开展趣味、球类和演讲等比赛和举办文艺晚会,他亲自参与并和职工打成一片,一起训练一起比赛。
他率领团队2004年获咸阳市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2008年在局系统运动会上几乎囊括了篮球、男女长跑等多个项目第一名,2014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咸阳市和陕西省青年文明号。
2015年5月5日,咸阳市城市绿化管理处职工运动会上,许衙评运球上篮。
与此同时,许衙评又发挥他爱好新闻写作的特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单位的工作业绩经验投注报端,加入了《咸阳日报》、《陕西日报》和《中国花卉报》、《中国建设报》等通讯员队伍并成为骨干成员,而且多次获奖。
鉴于许衙评的写作水平和通讯报道能力,2002年11月,他被时任咸阳市城建局副局长的王靖推荐,负责陕西省建设厅主管、陕西省市政工程协会主办的行业综合性季刊《陕西市政》杂志,兼职担任编辑部主任,负责组稿和编印等工作。
写新闻报道对许衙评来说是轻车熟路,可要编辑杂志,他确实是门外汉。好在杂志属于季刊,从编辑到出刊有着较大的迂回时间。而他就利用这个间隔空挡,到处翻阅不同的杂志刊物,学习参看他们的编辑风格;向报社编辑老师们请教,学习版面划分与编辑经验。在他的刻苦努力下,很快掌握了主次稿件的编排顺序处理,熟悉了照片与插图在版面中的编排要素。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编辑的杂志印刷出来后,那种说不出的感觉简直让他欣喜若狂。也正是这种成就感所带来的激悦与欣慰,使他对《陕西市政》忽然多了一份倾心与责任,多了一份爱恋与呵护。
自那以后,他除过干好自己绿化处本职工作以外,一门心思用在了杂志的采访和编辑上,力求主题突出,版面活跃,可读性强,避免干燥枯味。
作为新闻刊物,必须要有自己的自采文章,这样才会更好地发挥杂志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但是,“本刊记者”采写的稿件少之甚少。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他调整了工作思路,决定亲自到基层单位去采访,去掌握和采写第一手资料。于是,他又把更多的时间和节假日投向了行业采访。
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前后,他与副主编李虎山亲自参与执行了提前筹划的陕西市政三秦行活动,随后驱车数千公里,从开春走到立冬,从着短袖到穿洋毛衫,跑遍了省内70多个市(区)县,拍摄2万余张照片,采访搜集资料10万余字。
为了让《陕西市政》从真正意义上活起来,热起来。杂志复刊不久,许衙评便及时向领导建议举办通讯员学习班,于是2003年11月28日—30日,在咸阳市八一饭店(渭阳中路)举办了首届通讯员培训会24人参加,时任会长芦猛虎、副会长杨庆福和咸阳市城建局副局长李约民出席开班典礼。
2014年1月13日,陕西省市政工程协会时任会长芦猛虎(左二)、秘书长吴晓林(左一)、办公室负责人陈新保(右一)来咸阳检查编辑部工作,许衙评汇报。
面对杂志新闻照片需求量的增大,许衙评又开始了对新闻摄影的学习。从此,作为《摄影沙龙》报总编辑的我,就和他走的更近,接触的更多。2003年3月28日,我加入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当选为常务理事,次年组建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2005年4月26日介绍许衙评加入了协会后,担任西部工作站秘书长工作,一起担当“抢救性记录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担任了《陕西市政》杂志编辑。那时间,我还兼任着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宣传科长和陕西服装艺术学院摄影老师之职,许衙评和我经常就新闻摄影问题一起探讨交流,还一起到渭南华县、铜川市、长武县和兴平市等地采访,参与报道咸阳市城建系统和省建设厅及协会的各类活动。
后来,他又在西安、临潼、安康、柞水、神木等地组织举办了7届培训会,让省内市政行业从事新闻写作人员有机会相互见面通气,在共同学习中去认识一篇通讯稿件、一张新闻照片对企业、对城市、对行业的重要性,全方位的提升了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给单位也培养了一大批写作人才。大家对许衙评在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内容安排、采访对接、地域采风等方面,给予了极好评价。
2013年10月31日,陕西市政第五届通讯员培训期间赴咸阳彬县观摩采风,时任彬县县委书记李建民(右二)陪同许衙评(左)查看河堤治理情况。
通过不懈努力,杂志发行也从最初单一的面向协会会员单位、全国各省住建厅及行业协会,辐射到全省11个地市建设行政职能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各市县委宣传部、书画协会、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和记者站,不但让《陕西市政》杂志在行业媒体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让其“含金量”不断增加,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提升,让这本杂志真正靓了起来。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是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创建的,是国家民政部注册,文化部主管的国家级民间社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唯一的官方合作组织。许衙评不忘在《入会登记表》填写的个人宣言,履行会员的责任和义务,抢救性记录文化遗产,担负起历史使命,促进国家安定团结的使命,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践行自己的承诺。
2008年2月21日镜头中的咸阳摄影展开展。许衙评与时任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局长高春毅(左三)、副局长杨焕清、文物科科长邢保印,陕西大秦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咸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成岗、摄影师马新民合影。 王雪峰摄
作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秘书长,尽管没有一分钱工资可拿,没有一分钱福利可沾,许衙评同样把大家的事当做自己份内的事去尽职尽责去做。他既组织大家外出摄影采风,又是到周边兄弟摄影协会进行学习交流,把工作站的工作搞得风风火火。
为了配合宣传咸阳,他积极协助工作站,联合咸阳市绿化处和市文物旅游局于2006年开展了绿色咸阳摄影大赛暨展览、2008年“古建杯镜头中的咸阳”摄影邀请赛暨展览,联合咸阳市城建局于2 013年11月-2014年6月开展了咸阳市“6+3”工程摄影征文大赛活动,得到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肯定称赞。
2017年11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组团参加城市摄影联盟举办的“寻找地球上没有汽车的城市”摄影采访活动,许衙评不仅全力投入组织工作,还耐心动员爱人吴亚革加入采访团,历时11天,先后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梵蒂冈等七国进行了民俗风情文化记录与访问,完成了对水城威尼斯的考察,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为中国团队争得了荣誉。
2017年11月25日,许衙评协助组织“寻找地球上没有汽车的城市”摄影采访活动,图为在法国巴黎留影。王雪峰摄
2019年11月,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建站15周年纪念会上,许衙评诙谐有趣、端庄大气的主持风格和热情好客、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协会主席和与会代表的赞誉,让与会代表在领略周秦汉唐风韵的同时,也见识和尝试到了陕西辣木茯茶的良好功效,为宣传咸阳绿色产业做出了积极努力。
许衙评的老家兴平西吴镇豆马村原名窦马村,是汉代窦氏和马氏两大将军为汉武帝茂陵驻守陵寝形成的村落,是汉宣帝所建茂陵县的旧址,也是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始平县的古城,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旧时被称为兴平县东乡,有“东乡出才子”的美名,是已故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全国劳动模范许敬章的故乡,这个传统的种粮村,50年代就以培育和生产优质小麦——“碧码一号”而闻名全国。村子街道布局整齐,分为四片区,每年两次庙会由各片区轮流筹办,在春节期间,把民间传统艺术社火、芯子、锣鼓和秧歌等在这里演绎的活灵活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了记录村子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2008年正月十五耍社火前一天,许衙评就早早来到村里,搞清了社火化妆点,从次日黎明拍社火队化妆忙到傍晚巡游完卸妆,他在村子街道爬高上低,用镜头详尽的拍摄了各类活动串村表演的全过程,庞大的千人社火队,赏心悦目的精彩节目,被他一一摄入镜头,为抢救性记录豆马村的民俗事项和文化遗产,留下了难得的影像资料。
平易近人,宽以待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依律管人,孝敬老人,力做强人,是存储在许衙评内心的一股内动力,也是他守护原则的道德底线。在此基础上,保证了他在干好本身工作的同时,有条件去创造一个宽松的思想环境,容得下人,受得了气,化解矛盾,一路前行。
许衙评在单位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他爱人吴亚革在兴平农村信用社工作,忙碌起来经常顾不上回来。母亲尽管在老家有弟妹们照护,但他总是放心不下,就硬是把母亲接到咸阳和自己住在一起。他说,“无论生活环境还是吃住条件,我这里都比老家好。我的办公室和住宅楼都在一个院子里,这样照顾起来也方便。再说,每次回家进门,不叫一声妈,好像心里就缺少个啥。”
老妈妈知道我和衙评的关系好,我每次去衙评家谈事,她总是热情招待我,不是沏茶,就是拿烟,或是让吃水果,到了饭点,还必须留我吃饭,拉起家常来,我们彼此无话不谈。言谈间,他对衙评的工作、为人和孝敬之心也是赞不绝口。
2015年11月,许衙评陪岳父岳母游览兴平花田公社,爱人吴亚革随行。
许衙评的岳父是一位通晓历史的民间书法家,为了了却让老人一登黄山的心愿,在2018年摄影协会研考徽派民俗文化活动中,许衙评和爱人一起陪伴一对老人步登黄山,一同走访九华山、西递宏村、婺源篁岭,摘茶品茗,不仅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也让85岁的老人实现了他的半生夙愿。
在咸阳及周边地区,许衙评还有200多名战友,他不仅贴钱策划编辑印刷了《相识戈壁 相聚咸阳》战友纪念册和通讯录,而且无论谁有什么事,几乎都找他这个热心人帮忙。对那些家有困难的战友,他总是设法去帮助;对战友家里的婚丧嫁娶,总少不了他去张罗策划,现场摄影。
润物细无声,岁月总有情。
回到地方20多年来,许衙评尽责尽力,建造职工之家,成就了一支干部职工队伍;苦心笔耕,打造媒体平台,凝练了一支通讯员队伍;身体力行,学习摄影技能,用相机镜头聚集了一支摄影队伍;不忘初心,互帮互敬互助,团结了一支亲如兄弟的战友队伍。
2016年7月5日,许衙评策划组织咸阳“绿色之路”创作座谈会,梁清澄清、杨焕亭、王刚、宁颖芳、魏锋等知名人士和绿化处部分老同志参加。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势态,许衙评经过悉心梳理,结合自己现有的人脉优势,不但早在2008年11月注册了陕西市政网,而且2015年底建起了陕西微刊公众平台。一步步的前行,一次次的提升,使得“陕西市政”这个由时任副省长潘连生2003年题写刊名、而今充盈网络和人们耳目的四个大字,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2017年10月11日,他以法人资格注册成立了陕西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决心以公司团队的有生力量,再让陕西市政火上一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段今人熟悉的话语是毛泽东专门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所说,也成为许衙评一生的行为准则和座右铭。
许衙评这个饱受党的教育,沐浴共和国阳光成长的老兵,正是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坚守宣传阵地的清廉,坚守媒体平台的纯洁安全,坚守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
2016年9月18日,陕西省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后,会长崔国卫(中)、陕西省咸阳军分区原司令员李永强(右)与许衙评交流。
许衙评是个不知疲倦的人,更是一个爱党爱国的人。自2016年1月作为陕西省和中国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筹建和发起人后,他无论是参加媒体采访,无论是用相机抢救性记录文化遗产,还是参加协会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他更是激情满怀,冲锋在前,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工作生活中去。用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轨迹,像春蚕吐丝一样,编织着自己的梦想;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精神积累,像昆仑山脉的雪峰一样,迎着阳光去折射出一道亮丽的彩虹。
愿做春蚕吐丝尽,敢绘彩虹染昆仑!
许衙评这位满怀革命热情的老兵,正迎着勤奋换来成功的人生阶梯,在自己喜爱的的平台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新的冲锋!
作者系《丝路发现专刊》杂志社执行社长、总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