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大熊猫保护区溺亡 专家:适应自然是最好的保护

字号+ 作者:周阳 来源: 2018-07-05 08:37 我要评论( )

“大熊猫绝不是宠物,也不是只能圈养的物种,我们所有的科研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扩大它的野生栖息地和种群数量。

  专家回应大熊猫溺亡质疑:最好的保护是让它适应自然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成栋)成都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溺亡一事发生后,不少网友质疑,为何不能对大熊猫强化保护?相关专家表示,最好的大熊猫保护方式,就要让它回归自然、适应自然。

  一、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

  “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相关专家说,野生种群生活在野外,不可避免面临自然界各种因素威胁,如天敌、自然灾害等。但也只有在野外状态下,大熊猫才能不断进行繁衍进化,不断适应自然。

  “大熊猫绝不是宠物,也不是只能圈养的物种,我们所有的科研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扩大它的野生栖息地和种群数量。”相关专家表示,绝不能因为野外存在风险,就把野生种群捕回,“那将是大熊猫保护的倒退。”

  前述专家说,野生大熊猫必须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保护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目的就是这个。”

  二、四川每个保护区都有专业的保护力量

  此前调查表明,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主要分布在46个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目前,前述每个保护区均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并组建了专门的保护力量。

  “但是,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大而且隐蔽,不可能对每一只大熊猫都进行监控保护。”前述专家举例,每年发情期,野生大熊猫动辄活动几十公里去“求偶”,“如果人都跟着,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前述专家说,现有的保护思路与国际通行做法几乎一致:巡护力量主要负责巡山护林,打击盗猎盗伐,“减少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进而,保护大熊猫的家园。

  四川省林业厅介绍,目前四川正在推动建立横跨各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DNA数据库,以其尽可能实现野生大熊猫的精细化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四川农业农村厅农建中心主任蔡维一行赴南充调研农田建设工作

    四川农业农村厅农建中心主任蔡维一行赴南充调研农田建设工作

    2025-03-03 20:58

  • 9ys俊善旗袍美学院四川南充分院学员集体生日和旗袍彩排活动

    9ys俊善旗袍美学院四川南充分院学员集体生日和旗袍彩排活动

    2024-12-27 15:33

  • 专访--四川南充市长寿堂药业公司董事长  余政学

    专访--四川南充市长寿堂药业公司董事长 余政学

    2024-11-16 21:38

  • 四川南充文旅地‘太阳沟’农业观光园   欢迎你

    四川南充文旅地‘太阳沟’农业观光园 欢迎你

    2024-05-31 15:35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