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冲刷不走记忆的齿轮,30年虽然过去了,但是,孙女士脑海中一直萦绕着那样一段回忆:1985年9月份某天晚上7时左右,在“黄石码头”趸船上有两位“好心人”将自己从长江里救出的画面,时隔30年,孙女士时刻没有忘记两位救命恩人,一直在苦苦寻找,终于在2015年5月份的一次偶遇,让孙女士激动的说不出话来......那一天,让孙女士长达30年苦寻恩人之路有了眉目。
中国警事编辑部在得知这一故事后,辗转联系到生活在鄂州的孙女士,在与孙女士的交流中,30年前的这段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燕鸿新(近照)
跨越“鬼门关”,从此人生喜奔幸福路
9月的黄石,总是沉浸在夏日的滚滚热浪中,气压出奇的低,让人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在那个无风的夜晚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什么;9月的黄石傍着湍急的江水,在炎炎夏日中圈出一丝微凉,伴着江边的微风,蚊子嗡嗡的乱窜,周遭的环境除了昆虫的私语,仿佛还有一位花季少女的哭啼声;9月的黄石随着太阳的落山,地面温度也逐渐消散,江边散步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当时的他们风华正茂,谈天论地,声音随着江风飘散到声波所能触及的每一个角落,黄石港口集团的值班职工燕鸿新和另外一位水手长刘家喜在隐约中听见了有人在江中挣扎的呼救声。于是,记者将从这里开始追溯30年前的这段往事……
“酒越陈越香,情越久越浓。”1岁时父母离异,之后便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就在1985年,最疼她的奶奶也扔下了她,离她而去,与世长辞。此时的她百感交集,生无可恋,心情极其低落,独自一人来带江边,想一了百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江水将要夺取她花季生命的时候,两位好心人毫不犹豫的跳入江中将她救起,这两位好心人其中一个才18岁,他就是燕鸿新,另外一个年长,40岁左右,叫刘家喜。“当时我清晰的记得这两位恩人,其中一个姓燕,另外一个姓刘”孙女士如是说。得救后,经燕鸿新和刘家喜的努力与这位跳江女孩的亲戚取得联系,之后女孩便回到自己的燕矶老家,以做裁缝为生。后来结婚生得一儿一女,全家到河北承德做生意,刚开始时还要养育两个孩子上学,处处都要用钱,起步阶段异常艰难,孙女士和丈夫凭着能吃苦、一心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努力打拼。值得欣慰的是孙女士的儿子和女儿都非常争气,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并被某大型外企看重,派到外国从事某项具体工程;女儿成绩也很优秀,顺利考入大学,本可进入公司或单位工作,但是考虑到父母的年龄和家庭琐事无人照料就留在了父母身边帮衬父母打理生意。凭着一家人的精心经营,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买了新房、新车。
就在2017年,孙女士接到了一个喜讯,儿媳妇有喜了,“立马从河北回到鄂州照料儿媳妇坐月子,当时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孙女士看着自己的孙子这样说。”孙女士的儿媳妇也很优秀,是本地公务员,工作体面、稳定。没过多久女儿也传来了喜讯,孙女士又添了一个外孙。现在孙女士全心在家带孙子,女儿、女婿帮老伴打理生意。儿子有出息,儿媳工作体面稳定,50岁的孙女士已经是三代同堂了,可谓是生活美满如意,家庭和睦健康。每当想到这里,孙女士就会满含泪水,因为孙女士心中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圆,那就是找到当年救自己的恩人。“没有他们当年将我从江中救起,那还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孙女士如是说。
工作中的燕鸿新
铭记大恩情,30年耿耿于怀不敢忘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被救起的那一刻,孙女士就铭记两位恩人,一直不敢忘记,一得空便在脑中想起。结婚后孙女士一家人背井离乡远赴河北承德求生,因为生活的压力和繁杂的琐事使得孙女士无暇亲身找寻当年救自己的两位恩人,但是,历经30年油盐酱醋的洗礼,30年无情岁月的变更,30年内心深处深深的自责,隐藏在孙女士心中的“梗”终于在2015年5月份的一天得以“疏通”,也圆了孙女士心中的愿望。
得知自己要当奶奶了,孙女士喜出望外,立即赶回鄂州,悉心照料儿媳“坐月子”。安顿好后,孙女士内心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来都来了干嘛不去当年自己跳江被救地去寻找自己的恩人?说时迟,那时快。孙女士凭着当时的记忆来到黄石港口集团,孙女士心想,经过30年肯定有了很大变化,经过多方走访打听,各种渠道调查。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单位改制的原因很多员工早已不再原单位,30年后的今天让孙女士感觉有力无处使,内心百般纠结后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来寻找自己的恩人,孙女士内心深深地自责,无奈之下只好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独自回到鄂州。孙女士回到鄂州后也没有停止对恩人的寻找,不停地打电话托人帮忙问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过几天,孙女士的电话突然响了,一看号码归属地是黄石,孙女士暗示自己应该有了线索,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果真有了线索,对方告诉孙女士人是没有找到但是找到了一个电话号码。孙女士立即拨通这个电话号码,对方听上去50岁左右,语气和蔼,孙女士一提30年前被救的事情,电话对面的这位师傅迟疑了一会,30年过去了早就将此事抛之脑后,没过一会整理了一下思路,就一五一十的把经过讲述给孙女士听,孙女士此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确认电话对面的就是当年救自己其中一个人-燕师傅。孙女士立即询问当年救自己的另外一个恩人-刘师傅。“因为体制改革的原因,很多员工早已不在一处上班,但是我答应孙女士尽力帮助联系上刘师傅。燕师傅在电话里这样说。”至此,孙女士心中的愿望算是圆了一半,于是找寻恩人刘师傅的事便由此开始了。
2017年6月份的一天,孙女士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一看是燕师傅,孙女士放下手中的活赶忙接通了电话,“当时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终于圆了自己心中的愿望,伤心刘师傅早已与世辞别,孙女士自己说。”此时此刻,孙女士再也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立即随同燕师傅来到刘师傅家中,找到刘师傅的儿子和孙子,并看到刘师傅的遗像,用手机拍照留个念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能命运就是这么安排的,太完美的结局可能显得不太真实,略带瑕疵可能更让人记忆深刻。至此,“我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孙女士这样说。”
生活中和同事们在一起的燕鸿新
传递正能量,共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字古来有之,一直作为正面形象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存在着种种不“美”的一面,譬如:“摔倒老人扶不扶?”、“诚信问题”、“信任危机”等,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切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良好风尚的形成,有利于更好的发扬和继承前辈留下来的精神结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那么,结合到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在现行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自己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如何锻造为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祖国建设的栋梁?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眼前最为急迫的问题。个人觉得,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各方面学习吸纳别人的优点长处,常怀谦虚之心,好学之意;其次善于引导别人做有益于社会进步,传递正能量的事,让自己周边的朋友都爱上正能量的事,并主动为之;最后作为个体也可以利用网络,比如在朋友圈发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照片、语句、链接等。加强正面人物的典型塑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充满正能量的人物,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种的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一心致力于祖国教育事业的卢永根教授;“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的廖俊波;“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的卓嘎和央宗等等。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典型人物的代表,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耐人细细品味,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从正面传递了正能量。推动社会正能量扬帆起航。推动社会的进步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笔者所讲述的真实故事可能也只是许多个的一个,同时也值得肯定的是,正是历经30年后还能被发掘出来就是笔者觉得这个故事最为珍贵之处,最值得学习之处,也是成稿的初衷。
三十年一转眼过去了,可能在我们的一生中还有一个30年,甚至更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万零八百的每个日日夜夜里可能还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感人的故事,但是三十年的那天就是一个坐标,记录着时间的轨迹,记录着孙女士苦寻恩人的心路历程。心愿已圆,路在脚下,一切还是如往常一样,好似一切都未发生,今天的路正在进行,明天的路也将要来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