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青训“育苗计划”。育苗计划是在青训问题严峻,尤其是低年龄球员(尤其是U12以下球员)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基层训练理念水平与时代脱节、缺乏优秀的基层教练等问题的背景下,富力与多家青训机构深入交流研究制定的青训计划。
近期,富力君走访了参与“育苗计划”的六家俱乐部古广明足球俱乐部、洪德(越秀山)体育场、闪电熊足球俱乐部、天河竞技足球俱乐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足球俱乐部、旋风中心。他们是富力眼中成功的青训机构,他们或是运营了十几年的老牌青训机构,或是新兴的后起之秀,成功的道路上却充满荆棘,以及对中国足球青训的思考。
本期,我们先介绍古广明足球俱乐部,这家青训机构于1998年成立,他们是扎根黄埔区,帮助区内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至今为职业俱乐部输送苗子40余人。
富力广州青训与6家基层培训单位建立战略同盟,由他们为富力培养低年龄的球员(5岁~10岁)。这六所机构必须在三个年龄段各建立一支精英队,并按照富力的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去进行培育。富力将定期对这些队伍组织锦标赛、集训并长期跟踪和记录球员的发展数据,最终在球员12岁的时候,从这些队伍中挑选优秀人才纳入进入梯队编制。
6家机构:古广明足球俱乐部、洪德(越秀山)体育场、闪电熊足球俱乐部、天河竞技足球俱乐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足球俱乐部、旋风中心
古广明俱乐部的创办人是广东足球名宿古广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经在职业队担任教练、领队,当时广州青训开始滑坡,后备人才越来越稀缺。古广明下定决心做青训,希望通过开办足校,多培养梯队孩子,于是成立了古广明俱乐部。
古广明的弟弟古广坚目前是古广明俱乐部的负责人,人称“校长”。自2010年从哥哥古广明手中接过这家青训俱乐部后,过去十年他植根黄埔区,力助黄埔区的校园足球发展,目前黄埔区成为广州的足球名区。
“做青训,我在意两件事,一是怎么坚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二是怎么出人才。”在接受富力君采访时,古广坚如是说。
古广坚坦言,做青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分分钟难以为继,甚至血本无归。当年哥哥古广明离开,正是因为家人的反对。古广坚接过俱乐部开始,最开始想的事情,就是如何生存下来。
古广明俱乐部最初是全国招生,但古广坚接过俱乐部后,黄埔区领导找到了他,“黄埔区区政府、区委书记比较支持青训,跟我们签合同,要求我将黄埔搞起来,当时黄埔2010年的时候,足球几乎是空白,没有足球教练,没有正规足球场,没有体校,体育局里没有足球教练。黄埔区只给我政策,让我进校园,办区内赛事。”
第一,要求区里面组织一年一次区的小学生比赛,由区委书记、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牵头,区内所有学校必须要参加,要组织校队。组织校队意味着,需要专业的足球教练。
第二,古广坚要求进学校去推广、去组队。“一开始学校是禁区,校长怕出事,家长怕影响学习,政府更加不让你进去。我曾经试过进校园,刚开始不让进,我在学校旁边开课,也不允许,在学校旁边教学也不行。当所有学校要放绿灯,政府开个公函给我进学校。”古广坚称,黄埔区的足球发展有今时今日,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政策。
如今,黄埔区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区内校际足球赛,古广明俱乐部也有了近2000名学生。古广坚摸着石头过河,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如今在市锦赛、市运会的比赛中,黄埔区的足球总能排名前三,并因此使足球成为黄埔区除经济之外,另一个区内品牌。
古广坚表示,作为一个青训机构,能生存已经不容易,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能培养出未来能成为国脚的“好苗子”。
古广坚认为,小球员至少要有6年的基本功,才能算得上打好基础,“以前我们根本做不了这个6年计划,足协拿人、俱乐部来也拿人,甚至家长被球探重金诱惑,把孩子拿走,那么这6年永远不可能完整。脚功没练完,果子没成熟就被摘走,这很不科学。”
在过去近二十年,古广明俱乐部有不少小球员在培养过程的“半途”被国内外知名俱乐部或资助留学的企业带走,在他看来这很不可取,“听起来是好听,孩子年纪轻轻送出国了,去了豪门俱乐部梯队”,让古广坚感到无奈和痛心的不是失去了好苗子,而是大部分离开的球员都没能走到职业足球的最高平台,“走了40多个,送出去的时候响当当,回来的时候就是问能不能在这里让我当个教练?”
古广坚认为,育苗计划是一个按规律办事的工程,根据合同,小球员从学球开始一直去到12岁,期间禁止别人拿走,这可以保障小球员能在青少年时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我成功的是做了那么多年青训没有倒闭,但觉得做得不够的是没有真正培养我想要的球员出来,我希望培养特别拔尖的,像古广明、吴群立。希望跟富力俱乐部一起努力,我负责12岁之前的基本功,富力俱乐部负责后半截,让更多人好苗子真正能成为职业球员、国脚。”古广坚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