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康佳、TCL、海信、创维、厦华、乐华、金星、熊猫、西湖9家国内彩电企业在深圳召开“中国彩电企业峰会”,主要目的是制定一个时期各类彩电产品的最低限价。9家企业成立了“价格同盟”,并“歃血而誓”:未来3个月,将彩电价格上涨50至200元。
TCL总裁李东生表示,多年的价格战,使得彩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整个行业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来保证后续的产品研发,不能长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特别是今年春节后的彩电市场,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物价指数抬头,然而缺少行业自律的恶性竞争导致彩电价格跌至危险边缘,产品价格已跌破消费者预期,部分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还要低20%,甚至低于成本销售,形成了低价倾销的局面。再如此“内耗”下去,哪个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康佳的执行副总裁梁荣则说,在近乎惨烈的竞争态势下,康佳作为目前国内彩电销售额最大、产量已完全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尚且愿意坐下来跟竞争对手们协商最低限价,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低到无法再低了吗?
同盟对成员企业是否有什么约束?面对“老记”们的提问,康佳总裁陈伟荣的回答是:我们9家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坐在一起,协商如何维护共同的利益。而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假如彩电峰会真如李东升主题发言所说,是一个“合作的、自愿的、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那么,如同几年来在好多行业出现的“行业自律价”或“价格同盟”一样,彩电峰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就大可质疑,从而,其实质的生命也似乎难以维持多长时间。
以前几次彩电价格战都是由长虹打响第一枪,因而这次长虹没有与会引起了人们的好奇。6月8日,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召开记者招待会,对峰会发表了负面评论。对此,9家企业老总无一发表评论。有关人士分析,长虹不加盟的根本原因在于,合资以后必须清理掉大量积压的库存。那么,一旦长虹降价清仓,彩电价格联盟自然不攻自破了。另外,还有一个家电巨头海尔也没与会。据业内专家分析,此次的“彩电同盟”中缺少了长虹、海尔等彩电巨头,能否搞得下去本身就是个问题。
曾有记者在峰会上提问:此次行为是不是销售旺季来临之前的公关?是不是利用人们“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多卖出几台彩电?峰会代表的回答不软不硬:“我们当然想多卖出几台彩电,只不过消费者大概不会因为一个峰会就多买几台。”
6月10日起,康佳、TCL、厦华等彩电结盟厂家的调价通知已经送达南京各大商场,但商场却并不听令,继续实行低价政策争夺市场,销售价格不涨反降。商家反映,涨价通知虽列出几个型号产品的最新价,但厂家的供价一分未变,所以并无实际意义。
武汉市大多数商家对厂家的这一通知也不为所动,表示将不会因此把已降下去的彩电价格涨起来。武商家电城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彩电价格仍呈下降趋势,商家还在进行特价、买断等方式进行促销,但彩电销售仍不热,如果将价格都涨上去,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停摆”。
广州的商家反应平淡。多个大商场家电部的负责人表示,现时的消费者都相当成熟,在选购商品时,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之后才是价格。广百家电部的谭经理认为,只要不是暴利的、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良性循环,商家不会反对。
北京没有一家商场也没有一个品牌的彩电正式上调价格。长安商场电视组负责人表示,希望彩电涨价的消息能引起彩电的旺销,但实际情况是没起到什么作用。国美电器企划部经理居晓慎说,彩电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如今统一限价造成各厂家互相观望。
厦华集团总经理郭则理强调:我们决不会违反价格法。李东升说:我们不是制订垄断价格,因为目前彩电价格都大有突破成本之势,而制定低于成本的价格应被视为不正当竞争,峰会是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这与垄断价格是有本质区别的。
国家计委价格处的负责人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彩电9家企业深圳峰会确实如媒体所言达成了价格联盟的话,这种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他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如果企业明知价格涨不上去却发布涨价消息,亦属违法行为。
有媒体说,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归根结底,一个产品的合理价格最终只能由市场来确定,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确定。所谓“正常利润”,“最低成本”,都不是某些企业一商量就能够定下来的,否则就变成了保护落后,又怎能激发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积极性,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呢?
计委价格处的负责人认为,对价格的最终干预应该通过政府制订竞争规则来实现,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相当欠缺,尤其是反垄断方面的法规至今是个空白。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出台多项扶持措施,把企业的竞争焦点从价格转移到服务、品牌、质量、技术上来,如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和组织出口,将是有效化解彩电生产过剩的良方。
专家指出,国内彩电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彩电价格的几次大幅度下调功不可没。当前,造成企业困难的因素很多,如果把走出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联手制定最低保护价上,那是比较危险的。形形色色的价格同盟,即使能在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但最终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彩电行业如果不向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看齐,多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而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停滞不前,那做来做去也赚不到钱。彩电业应注重科技创新,多研制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此外,要根据市场供大于求的国情,从“主内”变成“主外”的战略转移,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把国内产大于求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际市场,这才是本土彩电业的根本出路。
中国彩电业迈过20年大浪淘沙,从100家只剩下10来家巨头。根据国外成熟行业的发展经验,一个行业经过最初的混战,通过并购,也就是通常说的“大鱼吃小鱼”,最后只剩下两三家巨头。专家评论,中国企业有个怪病:“宁当鸡首,不为牛后”,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就拿彩电业来说,中国的彩电厂数量比全球发达国家的总和还多,市场显然容纳不下,却谁也不愿被别人吃掉。专家说这才是“恶性竞争”的病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