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期刊杂志销往海外的年发行量不到百万。平均年销售额约300万美元,其中邮寄运费占了很大比例。以《新华文摘》为例,从美国订购一份纸版的《新华文摘》要460美元,其中航空邮资占70%,期刊社获得的实际利益只是20余美元,仅是中文定价的7折。而读者收到刊物最快的也要半个月之后。
2004年5月,美国纽约的三大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皇后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先后选购了近1000种中文期刊建立了电子期刊阅览室,成为海外第一家大规模使用中文期刊阅览室的城市。2005年2月,一些媒体《明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都在头版以醒目的篇幅报道了加拿大主要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了中文电子期刊阅览室。加拿大《新时代电视》也在黄金时段以专题方式报道了这一事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仅在台湾地区已经有69所大学开通了《中文电子期刊阅览室》,占台湾大学总数的80%,服务读者超过200万人,占台湾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这是7月10日上午,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先生在“期刊数字化的前景与第四媒体发展论坛”上演讲中的一段话。他以对比的数字说明,网络和数字化媒体为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起到了重大作用。
《党员文摘》杂志社社长宋愚先生对此更是感慨万分。他说: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党员文摘从未有走出过国门,两年前,《党员文摘》与龙源期刊网合作出版了数字版,去年,宋愚到到加拿大、美国出差,在那里的国家图书馆中,他欣喜地发现了《党员文摘》电子出版版本,“电子出版物帮助纸介媒体扩大了影象力。”。
《炎黄春秋》杂志社主编徐庆全说,开始是被动的接受网络,逐步认识到数字化对期刊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广作用。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李淑元先生在回顾了新华文摘发展数字版的历程后,不无感慨地说:我今天是第四媒体的客人,希望明天是第四媒体的主人。
《家庭杂志》7月刚刚加入期刊网,网络版负责人李军说,过去,一直怕网络版影响纸介期刊的发行,事实上他们有很多的互补,更何况未来发展趋势是纸媒体迟早会被电子媒体所分享,而电子媒体节约能源对全球环境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面对数字期刊的迅猛发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先生提出:传统期刊要以改革者的心态,善于、敢于参与数字化期刊的转换,不要回避。要研究怎样利用数字化技术,不要跟风,要以从容的心态、专业的心态应对数字出版。会上,人们还深入探讨了纸介版与电子版双赢模式,期刊数字化与品牌推广的关系等话题。
近百年来,中国一直把眼光瞄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但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走上世界舞台。我们的影视、报纸、图书、期刊杂志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只能是边缘的点缀,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世界对中国的了解都非常不利。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为人类做出贡献,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实际有效的手段:这就是将中国的内容资源以数字出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先生说:最重要的是,中文的阅读人口达15亿人之多。全球汉语圈的人口超过20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更加重视同中国的全面交流。中文的内容资源会日益显现其巨大的价值和重要性。
目前,已经有1300多家中国优秀人文期刊通过龙源网实现了网络出版,开始向全世界提供订阅服务。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先生表示,要帮助中国有影响力的期刊,尽快达到发行1000万册。“我这不是吹,通过数字化平台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流连在首届数字博览会会场,你会强烈地感到数字化之风的强劲,数字化真的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