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 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全都是最有集体荣誉感的,牛津大学有个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这项创立110多年的奖学金有四项招生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
西方国家认为,有体育精神的孩子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比起多做几道题,培养孩子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塑造他们强大的信心与号召力,才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反观中国,到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还是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太注意奥数、钢琴等等。在全球化时代下,只懂得奥数,不懂得与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适应时代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