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6月10日,是黄家驹出生的日子;1993年6月30日,是黄家驹离世的日子。整个六月,都属于黄家驹。
昨天,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纪念黄家驹的演唱会——“祝您愉快”,黄家驹的蜡像在现场进行展出,引无数粉丝泪奔。
12岁时,出生在劳工家庭的黄家驹才第一次听到摇滚音乐,是摇滚巨星大卫·鲍威演唱的《1984》,自此,他爱上了摇滚音乐。
21岁,他与几位朋友组成乐队Beyond,参加比赛夺得冠军,但还是没什么名气,生活很落魄。
25岁,凭专辑《再见理想》正式进入香港商业乐坛,可唱片销量惨淡,演唱会无人来听。
后发表专辑《秘密警察》,歌曲《大地》备受好评,这成为黄家驹音乐路上的转折点。
得到人们的认可后,黄家驹把自己的理想倾注在歌曲上,尖锐地批评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和香港娱乐圈的浮华虚伪。
黄家驹与其Beyond乐队不仅关注中国社会,还关注着世界和平。九十年代初,Beyond乐队从非洲归国后,黄家驹写了《Amani》这首歌。
他在那里见证了在残酷战争下非洲儿童的不幸,在这首歌中抒发了他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吁。
1990年,黄家驹在报纸上阅读了被困狱中曼德拉的故事,曼德拉一生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带领人民走向自由。他在荒凉的小岛监狱被困27年,受尽屈辱却未曾忘记理想。
曼德拉的抗争与希望引发了他内心强烈的共鸣,这更让他想起他在香港辛苦打拼的奋斗日子。
于是黄家驹创作了《光辉岁月》这首歌,用音乐声援曼德拉,致敬曼德拉精神,反对世界肤色歧视。
在当时的香港乐坛,虽然看起来繁荣,实则千篇一律,大多都翻唱外国歌曲,编上新的关于情爱的词,一首歌就完成了。
近似流水线的音乐制作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对于惯于精雕细琢的黄家驹来说,可谓生不逢时。
追求利益的香港乐坛,纯粹热爱音乐的黄家驹像个孤儿,他不得不参加一场场活动一场场综艺,强颜欢笑,没办法安心创作。
没想到天妒英才,在日本的发展也不顺利,在日本他也同香港一样:无止境的宣传和参加娱乐节目。
即便境地像泥沼般难以脱身,黄家驹还是奋力抗争到底,在《海阔天空》中他告诉世人,哪怕有一天会跌倒,也不会放弃心中理想。
最终黄家驹回来了,但回来的方式,让所有粉丝悲痛不已——黄家驹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成重伤,抢救无效,享年31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