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龍華扶貧:“紫金茶匯”讓紫金茶從龍華走向全國

字号+ 作者:江苏在线 来源:未知 2021-01-06 16:47 我要评论( )

在去年首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2018春茶品鑒活動中,紫金縣四款茶葉入圍廣東十大好春茶。除了工業外,紫金在脫貧路上還有一張綠色名片,那就是茶產業。 為了將紫金茶打造成全國知名

  在去年首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2018春茶品鑒活動”中,紫金縣四款茶葉入圍廣東十大好春茶。除了工業外,紫金在脫貧路上還有一張綠色名片,那就是茶產業。

  為了將紫金茶打造成全國知名茶葉品牌,去年一個依托“紫金茶”品牌而建立的“招商洽談+茶葉展銷”招商陣地——“紫金茶匯”,在龍華區的大浪茶都挂起了招牌,為紫金茶產業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去年,首屆廣東茶產業大會評選出“廣東十大好春茶”(分綠茶、紅茶、烏龍茶三大類),紫金縣的“紫金綠茶”“青林峰綠茶”入圍2018廣東十大好春茶(綠茶類),“紫金椪風蟬茶紅茶”“金豐號紅茶”入圍2018廣東十大好春茶(紅茶類)。一個縣竟有4款茶同時獲獎,這讓紫金人看到了茶產業的美好明天,也讓紫金茶迎來了史上最好的發展期。

  紫金種茶其實已有百年歷史,茶文化底蘊深厚,種植條件和基礎優勢明顯。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5萬畝,茶葉年產量2260噸(其中綠茶產量約佔83%),年產量約佔河源市茶葉總產量的40%,產值約6.6億元,是河源市知名的茶葉大縣。

  龍窩鎮彭坊村是紫金縣的核心產茶區,此處山頂雲霧繚繞,萬畝茶園綠意盎然。農戶屋后山坡上種滿茶樹,而茶葉加工廠就在山谷路邊。據悉,龍窩鎮種有茶葉約1.6萬畝,約佔全縣的四成,全鎮1500多戶4000多名農民種茶,其中5個省定貧困村均種茶,茶產業帶動236戶貧困戶實現增收。目前,龍窩鎮已初步形成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逐步形成了“龍頭帶產業、產業促基地、基地保增收”的產業化新格局,茶產業已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

  其實在紫金,茶企帶動、大戶示范、農戶種植、務工增收、貧困戶入股、茶園開展多種經營等,已成為帶動山區農戶擴大就業、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然而,和省內其他茶葉主產區相比,紫金縣茶園面積和產量較小,產業鏈沒有形成,還存在著茶園基礎設施落后,茶葉種植科技水平低,品牌多但缺乏知名度、質量不高,銷售渠道單一,茶功能拓展不夠廣等問題。推進茶產業升級,促進茶產業向規范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對提升紫金縣茶葉市場競爭力,促進茶產業、茶經濟、茶文化、茶旅游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

  茶產業,已成為紫金縣鄉村振興和脫貧奔康的主導產業之一。數據顯示,2018年依托“公司+合作+基地+農戶”模式,紫金全縣16家茶葉龍頭企業、91家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18家代加工能力較強的企業共帶動52個行政村(省定貧困村14個)發展茶葉種植,帶動農戶2562戶(貧困戶535戶),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6405人,戶均年增收約11000元(其中14個省定貧困村535戶戶均增收約6500元)。

  為扶持茶產業發展,紫金縣將茶產業作為“三農”發展的主導產業,積極打造農業產業發展新增長極,於去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2億元的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產業園以紫城、龍窩、蘇區、南嶺等4個鎮為園區范圍,面積達1052.8平方公裡,園內茶葉種植面積約2.95萬畝,年產量達1950噸,年產值達5.43億元,是廣東省2018年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獲省級財政資金補助5000萬元。

  預計到2020年,紫金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年產量將達到3230噸。在紫金茶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銷售渠道建設成為近期重要任務。

  2017年龍華在紫金開啟的“精准扶貧”,為紫金茶的銷售和品牌推廣打開了一扇大門。為進一步推動紫金茶葉電子商務發展,紫金大力實施“互聯網+農業”,利用互聯網平台傳播“紫金春茶,蜜香萬家”,力爭讓茶產業成為帶動全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原文發布於2019年7月1日 龍華新聞記者 金璐 通訊員 陳彪安 田元齊 文�圖)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韩国进口泡菜8成来自山东小镇一起来看看韩国从中国进口哪些产品

    韩国进口泡菜8成来自山东小镇一起来看看韩国从中国进口哪些产品

    2020-12-30 10:36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