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的学生到电影院“听”了一场电影,同学们都说很开心。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靳丹摄
“今天的电影名字叫‘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等人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八路战士的过程……”昨日下午,伴随着电影开场,洪亮的讲述词在放映厅响起,沈阳市盲校160多位学生实现了“看”电影的愿望。
为了庆祝国际盲人节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看电影之前部分同学们还献上了一场听觉盛宴——多种乐器合奏《我和我的祖国》。钢琴、架子鼓、电子琴、风笛、吉他、二胡十几种乐器在孩子们手中共同演奏起来,在他们面前都没有摆放乐谱,他们完全靠听学会了乐器,乐谱也都是记在脑子里。
打架子鼓的李沅澔今年13岁,他的双眼全盲没有一点光感,演出开始前他是由妈妈领着走上台的。坐下后他两只手各握着一根鼓棒,神情有点紧张,小声地用鼓棒偷偷练习敲打着,一边敲一边侧着脑袋仔细听调。“我儿子因为早产造成先天失明,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他一直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所以后来他又开始自闭,与人交流都受限,但是自从爱上架子鼓后,他整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改变了他。”李沅澔的妈妈刘洋看着儿子敲打着架子鼓专注的样子,站在台下她的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下午1时50分许,学生们手牵着手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帮助下走进礼堂,视力相对好点的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引路,还提醒前方有障碍物,孩子们笑着找到自己的座位。
“闭眼”看电影,靠的是恰如其分的解说。比如电影开头的几十秒,是小兵张嘎划船出现在画面中,画面一点点地把张嘎的形象拉进到观众眼前,但对于盲人来说,没有对白和旁白,这些根本无法得知,也无法体会画面中的一些情感。
随着解说志愿者解说声音变得急促,让学生们也变得紧张起来,“几个端着枪的身影向岸边扎着头巾的大叔跑了过来……”解说不断深入,把电影的“无声画面”变得鲜活生动。
“原来张嘎这么聪明,我和家人在电影院看过,可是只是了解了一点点剧情。”张同学一边看电影一边和旁边的同学分享心得。
八年级的塔芳汝是本次观影的主持人,她得知即将有爱心志愿者团队过来帮她们解说电影时,她很兴奋:“我们很渴望看电影,但却看不明白,每年都盼着志愿者哥哥姐姐们过来帮我们解说。”
“这是哥哥姐姐给我们解说的第七场电影,通过他们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电影这么有意思。”
沈阳盲校于老师表示,孩子们都很好学,而且多才多艺,虽然视力有些障碍,但老师会积极培养他们的特长,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很多东西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还会因材施教,给孩子单独请专业老师培养,特别是文艺和体育方面,孩子们很多成绩在多项比赛中名列前茅,“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们的孩子也能做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信来电()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更多>
数据新闻
图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自觉正视问题 勇于刀刃向内
转载请注明出处。